资本大潮中的专精特新丨特来电:破解新能源车续航焦虑,还有更绝的“大招”

2022-10-11 08:57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24479)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王好

  国庆假期刚过,对于不少电动车主来说,“续航焦虑”依然如影随形。有特斯拉车主称,因为高速堵车,失去动力,最终自费2000元拖车;还有纯电动汽车车主晒出了自己的“充电明细”,3300公里的返乡路,经历了23次充电,最短一次间隔57公里,最长的一次间隔154公里,相较燃油车估计额外耗时四五个小时。

  有报告显示,64%的用户认为“充电不便”是购买新能源车时的最大顾虑。但另一方面,根据乘联会数据,8月份新能源汽车单月零售渗透率达到28.3%,再创历史新高。

  一边“焦虑”,一边“买买买”,这是新能源车产业发展不可阻挡的印记,也是企业创新突破的方向。作为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充电网运营“一哥”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特来电”)发力超充站研发运营,“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的超充站已经陆续在广州、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落地,计划四年内推进1000座。不过,在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看来,超充只是“过渡性方案”,瞄准破解无序充电、车网互动等深层次充电难题,企业还有更多“大招”。

国庆假期叠加大降温

“续航焦虑”再上热搜

  国庆假期叠加突如其来的大降温,“续航焦虑”又成了各大社交平台上的“热门素材”。“专业加装,各种电车采暖,减少耗电量少充电多跑里程……”这是一张公共充电桩上的小广告文案,经短视频博主演绎后,获赞近万。

  还有一位ModelY2021车主分享如何在冬季能耗高的情况下避免高速趴窝:极寒天气下,一旦发现拥堵尽量不要开空调,不要开座椅加热,因为这样会大大增加能耗。有网友看后深以为然,称“我标准版Y,380公里表显只能开98公里”,也有人无奈表示,“买个车还愁着了”。

  短视频虽然难窥全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能源车发展过程中续航焦虑引发的关注度。相比一味吐槽,车主们的省电技能也在日渐“升级”。记者随机采访多位新能源车主后发现,几乎每一位车主都有着电动车怎么开才省电的“独门秘籍”。

  例如,一位特斯拉车主表示,自己车型的续航表显里程是508公里,他需要经常跑高速,在累计行驶超过3万公里后总结发现,时速100公里是最省电的,当车速增加到120公里后,行驶里程将打七折。同时,还要考虑季节因素,“有一次在极寒状态下,我开启了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空调等取暖装置,开了不到200公里就没电了。”

  不少车主坦言,虽然电动车实际续航里程受到驾驶习惯、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但是跟燃油车显著的一个区别是,燃油车可以在加油站随加随走,而大多数电动车必须考虑预留充足的充电时间,这也就意味着,续航焦虑不可避免。

  有观点认为,相比提高电池续航里程,研发安全条件下的快充技术,加快现有充电桩覆盖、电池标准化,以及换电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才是解决所谓电动车续航焦虑的根本之道。

  车主们梦寐以求的“即充即走”,其实已经指日可待。在广州,由巨湾技研与特来电联合发布的巨湾-特来电XFC超充站今年已经上线10座,超充终端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00KW,这就意味着,拥有了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的极速充电体验。

  一个更直观的对比是,作为纯电动汽车行业的标杆,目前特斯拉V3超充最大充电功率可达250kW,充电15分钟即可获得大约250公里的续航。

  据了解,在超充设备兼容性方面,巨湾-特来电XFC超充站超充设备可给广汽AION、吉利极氪、特斯拉等具备超充功能的多款车型提供高效充电服务,采用液冷枪线与柔性充电,根据不同车辆充电需求进行充电功率的集中和智能分配。双方将在2022年至2025年这四年时间内,在全国各城市合作推进1000座超充站。

从“充电桩”到“充电网”

打造最大工业互联网

  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来说,创新之路没有止境。对于特来电而言,显然也并不仅满足于超充技术的研发。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431.5万台,同比增加105.0%。其中,2022年1月~8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69.8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386.0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2.3。

  虽然距1:1的车桩比建设目标仍有距离,但是一个更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充电基础设施在数据层面呈现出巨大的“冷热不均”。例如,截至今年7月,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建成的13374个充电桩,还不到全国公共充电桩总量的1%。而在公共充电桩的区域分布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东西部差异,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湖北、山东、安徽、河南、福建等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超过七成。

  “超充技术理论上是随着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发展,在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现的一个过渡性方案。”于德翔认为,超充桩虽然可以解决“充”的问题,但大量使用也会给汽车电力系统与电网带来压力和挑战。

  而要解决充电深层次矛盾,特来电已经抢先出发。据介绍,企业成立八年来,特来电及其母公司特锐德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0亿元,其中将“面向于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充电网”作为重点,提前布局。

在位于特来电青岛总部的园区内,新能源汽车依靠光伏发电补能。受访者供图

  眼下,在位于特来电青岛总部的园区内,上千台新能源汽车正在依靠光伏发电补能,满足员工上下班需要。在电量有限的情况下,排队充电,有序充电。白天,在电网需求紧张时,车辆储存的电力还能交易到电网中,从而实现移峰填谷,有序充电。

  “充电桩是把电充到车里,充电网是把一个区域列成一个系统,进行有序充电和放电。”在于德翔的计划中,中国有1亿个车位,那就是1亿个终端。一个终端大概有30个控制点,1亿个终端就是30亿个控制点,“建成充电网,自然成为最大的工业互联网。除了传统的充电属性,在平台下还叠加能源大数据,电池大数据,把数据网、能源网融合到一起,才是真正的新型充电网。”

助力“双碳”目标

让新能源车用新能源电

  “双碳”战略目标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必答题”。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使用燃煤发电仍属当下主流。因此,有专家认为,不应过分追求续航里程的提升,因为这样会带来资源浪费,不够环保,失去了电动车应有的节能减排意义。

  作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的头部企业,依托打造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网,特来电正在成为行业低碳转型升级的引领者。“以企业青岛总部园区为例,通过微网箱变、屋顶光伏和储能电机组成微网系统,可支持100辆电动汽车充放电。”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别于传统煤电,特来电构建的充电网系统,通过将风、光、水等新能源发电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实现了真正的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减少了碳排放。据测算,过去一年,仅这一个工业园区就能减少碳排放3800吨。

特来电。受访者供图

  同时,通过特来电充电网平台,可以把接入的电动汽车进行聚合管理,从而形成规模化的负荷侧可调资源,实现电动汽车高精度充放电控制,在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辅助服务等方面发挥巨大潜力。也就是说,在充电网中,汽车不再单单是一个耗电设备,还是一台“发电机”。

  目前,特来电已建成“虚拟电厂运营平台”,通过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深度链接电动汽车,虚拟电厂平台具备条件的可调度资源容量超过1300MW,不同场景下已调度聚合容量超过300MW,总调度电量超过3000万度。通过电力市场开放,2022年1月至6月,公司新增2亿度绿电消纳。

  根据相关预测,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亿辆,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5%。在于德翔看来,如果利用电动汽车储能,用1/3的车参与到储能,每辆车每天放10度电,日储能量将数以亿计,对于碳中和意义重大的同时,充电网“智能制造、充电运营、数据增值服务”的价值闭环也将因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发展而得以更好实现,为企业带来更大盈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