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智库·首席连线 | 中泰证券陈兴:三季度经济增长或显著反弹

2022-07-23 09:17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32846)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首席记者 刘晓

  今年二季度,受新一轮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加大,4月份主要指标深度下跌。中央果断应对、及时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推动原定政策靠前发力,推出和实施稳经济33条一揽子政策措施,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下滑势头放缓,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主要指标较快反弹、由负转正,城镇调查失业率明显下降,带动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

  目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稳住经济大盘仍需付出艰苦努力。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还会面临哪些挑战?稳增长措施还有哪些发力点?7月22日,风口财经独家对话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

       》》三季度经济增长或显著反弹

记者:今年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下滑势头放缓,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主要指标较快反弹、由负转正,城镇调查失业率明显下降,带动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您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总体的预期是怎样的?

  答:下半年经济发展虽然面临不少挑战,但整体看来危中有机,且中国体制的优势将推进经济稳步复苏,不宜对经济过于悲观。

  疫情虽有散发,但居民消费将逐步复苏,居民储蓄在上半年显著增长基础上,将转向消费,中国大市场的消费能力仍有较大潜力。消费环比迎来较快恢复,汽车贡献较大,但消费同比增速仍然偏低。随着疫情逐步好转,消费场景的限制陆续放开,促消费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消费或将迎来较快恢复。

  综合来看,虽然仍有一些风险和扰动因素,从中期来看,三季度经济增长将显著反弹,整体下半年经济发展速度将明显超越上半年,全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相对较高增速,与经济增长目标也会有进一步的接近。

记者:今年二季度,受俄乌冲突、新一轮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加大,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哪些不利因素?

  答:总结下来,风险可能会在如下五个方面存在:一是疫情反弹风险。疫情的波动将严重冲击正常的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秩序;二是房企债务风险。部分房企可能仍面临大量债务到期和融资困难的双重压力;三是输入性通胀风险。俄乌冲突若持续升级,将阶段性加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四是全球流动性收紧风险。美联储快速加息缩表,或冲击全球风险资产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国际收支、汇率、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的稳定;五是海外经济衰退风险。四十年一遇的通胀周期和加息周期交织,美国消费信心指数下行、收益率曲线倒挂等,欧美经济下行压力大。

记者: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支撑是就业稳物价稳,您认为下半年国内通胀预期是怎样的?

  答:预计CPI同比温和上行,PPI同比继续回落。下半年通胀压力将逐步由PPI转向CPI,预计CPI同比在未来一个季度温和上行,年内有破3%的可能,总体风险可控。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垫高了今年CPI同比增速;二是输入性通货膨胀影响到国内物价水平。全球能源价格仍然在高位震荡,原油是影响能源价格的重要部分。虽然近期原油价格有所回落,但是地域冲突和制裁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原油价格在短期内仍然大概率维持高位。此外,全球新冠疫情和供应链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国家遭遇粮食危机,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大幅上升,也可能会对国内物价水平造成影响。三是国内猪肉价格回升,叠加国内消费复苏,共同推升CPI同比温和上行。近几个月,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养殖户对猪肉涨价预期强烈,行业内存在压栏惜售的现象,预计猪周期会持续。后续疫情趋稳,预计消费需求大概率边际小幅回升,共同推升通胀水平。

  当下通货膨胀不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矛盾。我们预计三季度CPI同比和环比增速均有上行,四季度为传统消费需求旺季,届时可能会引发通胀上升。不过,通货膨胀并不是影响货币政策的主要矛盾,当下货币政策仍然主要服务于“宽信用”政策和投资消费的修复,在各项经济数据明显企稳之前,货币政策大概率不会转向。

       》》金融支持实体力度有望加强

记者:上半年,宏观政策既精准有力又合理适度,您认为下半年的货币政策预计会有哪些变化?

  答: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边际上有所趋紧,降准存在一定概率,但降息的概率较小。从稳定外汇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来看,历史上美联储加息周期内,我国从未降低过政策利率,央行调整政策利率的可能性不大。从服务国内经济修复的角度来看,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年初央行已经调降过政策利率,并于5月20日超预期大幅调降LPR利率,来稳定地产和企业投资增速,并对经济修复和财政政策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先行,此后经济修复主要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以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当下实体经济在稳步修复,宽信用的效果逐渐显现,央行更多地是依靠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来支持实体经济较为薄弱的部分,再次降息的概率相对减小。我们对流动性指标进行观测,当下货币流动性仍然较为宽松,银行间流动性合理充裕。

  当下仍然处于政策的观察期。历史上从“宽货币”开始实施到明确趋紧,至少需要观察到经济有持续几个月的明显好转。货币政策转向与否,依旧要参考经济的修复程度和“宽信用”的实施效果。目前由于疫情等原因,经济修复进程尚存在不确定性,我们认为四季度之前“宽货币”基调大幅转向的概率较小。货币政策是否转向,更多地要参考利率的价格指标。当下DR007等利率仍远远低于政策利率水平,银行间流动性依然较为宽松。

记者:上半年,中央出台一系列措施着力帮扶市场主体纾解困难,留住经济发展的“青山”,展望下半年,进一步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坚定发展信心,还有哪些发力点?

  答:上半年,在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和国内本土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市场主体预期受到明显冲击。6月以来,随着疫情态势的转好,经济呈现加速修复的态势,但中下游以民营经济体为主的中小微企业预期仍较疲弱,尤其是接触性服务业运营主体中的个体工商户。展望下半年,前期政策的生效和经济的进一步修复都依赖于预期的改善,市场主体稳定的预期至关重要。为助力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完善和强化纾困政策或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首先,减税降费政策将延续实施。从而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并保障产业链稳定运行。根据税务总局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已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6万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享受优惠金额占比近七成。下半年,财政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活力,同时采取针对性政策举措,精准帮扶特殊困难行业企业。

其次,金融支持实体力度有望加强。一方面,金融机构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或将强化,可以拓展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同时,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融资增信担保支持,优先支持困难行业特别是服务业领域。另一方面,继续推动金融系统减费让利,推动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减轻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成本压力。

最后,持续加大就业稳定保障力度。尽管6月城镇调查失业率由升转降至5.5%,不过16-24岁人口的失业率再创新高,青年人的就业压力仍在加大。在就业形势仍较严峻的背景下,稳岗就业政策在下半年将持续发力,一方面,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允许经营困难企业缓缴社保费,扩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受益面,用好用足促进就业的吸纳补贴、培训补贴等,稳定就业存量。另一方面,对于重点就业群体强化精准帮扶,落实就业促进和服务政策,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记者: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下半年消费需求释放会有怎样的趋势,会不会有进一步提振消费的措施?

  答:下半年消费需求有望加快释放。随着全国针对疫情采取的管控措施大部分解除,主要城市市内出行明显回暖,带动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显著改善。6月社消零售增速大幅转正,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也由负转正。展望来看,下半年消费有望持续修复。一方面,防控措施更为弹性、精准将缓和疫情对消费造成的冲击,而近期这一积极变化业已显现。根据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相比于前版优化调整了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而工信部也发布公告将“通信行程卡”查询结果的覆盖时间范围由“14天”调整为“7天”,并且不再进行星号的标注。这些举措无疑进一步便利了人员往来。另一方面,交通流量的变化与社零为代表的消费等经济指标走势尤为密切。6月一线城市拥堵指数同比增速降幅已有明显收窄,而从7月前20天的数据来看,同比增速由负转正,或意味着经济整体恢复态势尚较良好。随着部分措施的调整以及疫情的演变,如果疫情导致的流量约束能够减缓乃至解除,则消费将进一步向上修复。

  促消费举措仍将持续发力并进一步丰富。首先,上半年多地通过政企共同出资的方式,发放了大量针对不同消费场景的消费券,例如汽车、家电、餐饮和百货零售等。预计下半年各地将发放新一轮消费券,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复苏,其中,对于汽车消费的支持或仍将保持较大的力度,尤其是新能源车和二手车领域。其次,文旅和餐饮也是促消费的重要抓手。在地区间交通管控放松的背景下,各地或将通过举办消费节、美食节和各类旅游文化项目建设等提振此类消费。不过,此类措施对消费的拉动效果也依赖于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的提升。最后,在金融政策方面,个人消费贷利率有望下调。在疫情的的反复干扰和经济下行压力下,居民部门的贷款意愿明显下降,新增贷款持续低迷,而存款增速大幅上行。我们预计,消费贷利率在下半年或将有所下调,从而刺激居民对消费信贷的需求,提升消费意愿。

       》》“停贷”事件风险不具扩散条件

记者:6月经济恢复明显提速,各项指标全面复苏,房地产相关数据仍然偏弱。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房地产行业会不会有更大力度的松绑?房地产行业下半年会不会全面回暖?

  答:经济的症结在地产,风险事件影响可控。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6月经济恢复明显提速,各项指标全面复苏,仅地产相关数据仍较疲弱,三大类投资仅地产投资增速跌幅仍在扩大,新开工、竣工和土地购置也仍有走低,地产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拖累。叠加近期“停贷”事件持续发酵,引发市场对地产风险扩散到整个金融体系,从而冲击经济增长的担忧。我们认为,一方面,从历史经验看,风险不具扩散条件。回顾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衰退和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这两次地产风险扩散都借由金融体系传染,而我国当前的货币环境较为宽松,且并没有美国大规模的衍生工具市场,并不具备风险传染的条件,因此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大可不必。另一方面,居民对于住房的需求仍在,购房者实质性断供的概率不高。

  地产会有改善,弹性较大。我们认为地产拿地、投资、开工等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销售的改善。从居民杠杆率角度看,我国居民部门仍具备一定举债空间。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全球适中,远低于发达经济体水平,更显著低于美、日在危机时期的峰值。剔除经营性债务的影响,我国居民杠杆率在全球处于合理水平,债务收入比在全球也属于中等偏下。在房贷利率处历史低位的情况下,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可以看到35城地产销量增速已好于今年3月的水平,一二线城市改善幅度较大。虽然一二线城市数量有限,在地产销售中的占比仅三成,但要看到,本轮地产反弹所需的力量并不强,只需要在去年2%左右的增速水平上,把下半年的销售拉回到正增长区间即可,实现这一水平难度不大。

  地产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下降,增量来自结构调整。七普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家庭人均住房间数已超1,从六普的0.93间升至1.06间,人均住房面积从六普的刚过30平米升至38.6平米,满足城镇家庭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的舒适标准(30-40平米),住房总量短缺有所缓解。随着我国人口增速放缓和老龄化加深,房地产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将逐步下降。地产增量需求主要来自结构调整。一方面是城市化率提升和人口向大城市集中。2021年末我国城镇化率水平64.7%,距离城市化率增速放缓的拐点70%,尚有5个百分点的差距。此外,相比于发达经济体,我国人口聚集程度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2021年末我国超过百万城市人口占比只有不到30%,而日本这一比例接近60%,或多或少经历过“逆城市化”过程的美国也有45%左右。另一方面是城市更新。2020年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家庭户有31%住在上世纪建成的房子中,涉及约9000万户家庭,是旧改的重点对象。

       》》下半年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记者:在史上最困难的就业季下,下半年就业形势会怎样,能否完成全年目标?

  答:稳就业重中之重,全年目标大概率完成。受新一轮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3月城镇调查失业率走高并在4月录得6.1%,创下2018年以来同期新高。5-6月,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叠加一系列稳经济稳就业政策措施落地显效,城镇调查失业率加速回落,目前处同期中高位。上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7%,高于目标值0.2个百分点,处历年同期次高位。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9%,符合时序进度。我们认为全年的就业目标大概率完成,一方面,回顾过去,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均能完成。另一方面,政策特别重视就业问题。4月以来的大部分国务院常务会议,均涉及稳就业,或是直接加大稳岗促就业政策力度,或是强调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或是扩大有效投资促就业,或是为中小企业纾困保市场主体稳就业。

  上半年就业形势整体好转,但重点群体仍面临较大压力。16-24岁青年失业率今年以来持续上升并创2018年以来同期新高,6月达到19.3%,主要是疫情影响下招聘需求有所缩减、线下招聘推迟,以及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就业压力突出。今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1076万名,同比增加约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政策已经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和服务力度。5月国办印发通知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在扩大企业就业规模、拓宽基层就业空间、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方面着力,6月底科技部部署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7月国常会再部署加力稳岗拓岗的政策举措,强调加快恢复线下招聘,对未就业毕业生“一人一策”提供不断线帮扶服务。此外,16-24岁年龄就业人口在居民服务、批零和教育等相关服务行业占比较高,这些行业灵活用工的比例相对也高。国常会也强调了灵活就业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性,并强化其保障和服务。我们预计,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制约进一步减弱,稳增长政策的进一步落地生效,下半年经济会加速恢复,各个市场主体加快恢复发展,带动就业回升,下半年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全球经济仍呈现复苏态势,外需维持稳定

记者:当前国际地区形势深刻复杂演变,各种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下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面临哪些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稳外贸还会有哪些措施?

  答:出口短期仍具韧性。首先,上半年进出口为我国外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方面,国外疫情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从3月以来积压的交货订单支撑外需维持高位,同时美国对我国出口商品加征的关税可能要有所调整,出口在短期之内仍有较强的韧性。另一方面,上半年国内的疫情形势基本向好,多数省份实现了动态清零,疫情对于国内企业生产的制约基本解除,全国的货运物流和各航运枢纽的集装箱吞吐量基本恢复正常,国内的出口商品供给比较稳健。其次,未来的政策和疫情可能会继续给出口带来一些压力。一方面,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对于需求的影响可能会逐步显现出来。近期全球多个经济体的通胀持续飙升,主要经济体的物价水平仍未出现降温趋势,多国央行继续加息不停。另一方面,自7月以来,国内的疫情又隐约有抬头的趋势,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和物流的运输造成一定的影响。

  进口仍面临不确定因素。6月进口PMI指数回升至49.2%,但从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来看,6月我国进口增速在低基数效应的影响下仍然出现了小幅回落现象,主要原因是内需修复不及预期。进口数据中,价格增速和数量增速都在回落,而且数量增速的降幅还在扩大。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叠加国内疫情冲击,外贸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并落地见效,党中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国内需求或将逐步恢复向好。

  总体来看,上半年国内疫情得到了控制,解除了对经济活动的制约,国内生产和投资延续着回升的态势,消费表现也明显得到修复,与此同时,尽管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导致国际风险挑战增多,但总体来看,全球经济仍呈现复苏态势,外需维持稳定。下半年我国出口动能仍在,预计出口会比较稳健,而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环境日益严峻复杂,我国外贸进口仍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