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三周年丨“活水”资金哪里来?企业扩容17倍 近七成日均成交额不足1亿

2022-07-22 09:01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23012)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张亭旺

  2022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三周年。

  在科技强国的背景下,三年来,科创板在促进资本和产业有效对接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科创属性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平台,为我国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资本动能。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20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由首批25家扩容至437家,总市值规模达5.502万亿元,较最初的5500亿元翻了10倍。

  三年来,科创板取得的成绩斐然,面临的问题也有待突破。

       总市值3年翻10倍

  科创板设立的初衷是“专注打造中国硬核科技”,以实现国内产业链自主可控。三年来科创板取得的一系列成绩,离不开聚焦“硬科技”的定位。

  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由首批25家扩容至437家。“科创军团”高度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公司数量分别为162家、93家、76家、56家,合计占比超八成,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科创板IPO融资总额超6300亿元;总市值规模达5.502万亿元,较最初的5500亿元翻了10倍。从IPO募资规模来看,中芯国际、百济神州、中国通号、晶科能源4家公司募资上百亿。从总市值来看,中芯国际、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百济神州、大全能源位居前5名,总市值均超过千亿元。其中,中芯国际总市值超过1600亿元。

  此外,2019年至2021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总额分别为527.4亿元、668.5亿元及873.28亿元,累计研发投入金额超2000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总额分别为1.23亿元、1.56亿元及2.04亿元,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

  2021年4月16日,证监会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新增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常规指标,以充分体现科技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2019年至2021年,从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该数值分别为29.6%、28.8%及29.5%,而这一数据在2021年的主板和创业板分别是8.14%和16.02%。

  截至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总计获得8.5万件专利,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专利数量195件;其中,发明专利共计6.45万件,平均每家147件。

  同时,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聚集地,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科创板共有123家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分别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的28%、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32%,涵括多个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为加快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硬科技”高研发投入助推下,科创板公司业绩持续高成长。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科创板上市公司总体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229.28亿元、6311.95亿元、8632.6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36.73亿元、556.33亿元、993.07亿元,整体盈利质量逐年攀升。今年一季报显示,科创板公司实现营收2162.86亿元,同比增长45.60%;归母净利润268.04亿元,同比增长62.42%;今年一季度,科创板437家公司实现营收2375.7亿元,归母净利润277.9亿元。

       “受累”流动性困境

  然而,面对快速扩容的科创板市场,科创板市场的流动性水平一直是其最大“短板”。

  从准入门槛条件来看,较之于创业板(10万元资产+2年投资经验),科创板要求投资者有50万以上的金融资产+2年以上的投资经历,准入门槛较高。有数据显示,A股市场上现在已经有超过2亿的投资者,但其中90%以上的人金融资产规模不到50万,相当于把A股市场九成以上的个人投资者挡在了科创板的大门之外,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市场的活跃度与流动性。

  流动性欠缺这一点,从科创板上市公司交易量上也能看出端倪。

  据同花顺iFinD数据,今年以来(截至7月20日),仅16家企业的日均成交量在1000万股以上,占比仅3.66%,178家企业日均成交量不足100万股,占比超过四成。成交金额方面,科创板企业也出现萎靡态势,截至目前,科创板仅有5家公司的日均成交额超过10亿元;296家企业日均成交额少于1亿元,占比约为67.7%,其中31家企业日均成交额不足1000万元。

  科创板在市场表现方面也落后于主板和创业板。今年以来(截至7月20日),科创50指数跌幅为22.79%,而同期沪指、深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为-9.21%、-15.37%、-16.78%,均低于科创板跌幅。

  流动性与股价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整体交易活跃程度不高相呼应的是,今年以来,科创板个股股价普遍表现不佳。据统计,截至7月20日,360家科创板企业股价较年初出现下跌,占比高达82.4%,其中130家公司跌幅超过30%。

  而且,今年以来科创板破发情况频发,除了外围市场震荡、疫情反复、部分发行人及其股东对新股估值预期过高等因素,这其实也与流动性不活跃的因素有关。如在首日破发的科创板新股中,唯捷创芯-U上市首日跌幅为36.04%,普源精电-U跌幅为34.66%,翱捷科技跌幅为33.75%。

  当然,科创板新股破发与科创板上市规则同样有关:2019年,《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明确指出,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例如迈威生物,该公司近五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2.25亿元、-9.28亿元、-6.43亿元、-7.70亿元,五年合计亏损26.69亿元。2022年一季度继续亏损,归母净利润为-2.21亿元。2022年1月18日,迈威生物上市首日即破发,跌幅为29.6%。股票发行价较高,加之尚未盈利,或许是诸多新股破发的重要原因。

       做市商机制添“活水”

  7月15日,上交所发布了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规则及配套业务指南,分别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实施细则》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业务指南第8号——科创板股票做市》,对科创板做市交易业务作出更加具体细化的交易和监管安排。

  上交所表示,科创板开市即将满3周年,市场运行平稳,当前引入做市商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科创板股票流动性、增强市场韧性,更好推进板块建设。

  通俗来讲,做市商交易模式是指交易双方借助做市商这类中介机构来实现金融交易的一种市场运作模式。做市商一般为具有实力和信誉的券商,作为市场当中的一个交易主体,其为市场内金融产品不断报出买价和卖价,以其自有资金或证券库存,与投资者进行交易,通过买卖价差实现一定利润。

  目前,多家券商已经蓄势待发。7月9日,中信证券发布了第七届董事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决议公告,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开展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的议案》。另外,天风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银河证券、国信证券等10余家上市券商均公告称拟申请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资格。

  而除了利好券商,科创板实行做市商制度,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将提升科创板股票流动性与换手率水平。

  财通证券指出,目前科创板有400多家上市公司,但存在流动性下降和股票间分化的问题。由于科创板都是新股,一旦“大小非”解禁则会导致换手率快速下滑。引入做市制度后,有望提升科创板流动性、增强价格发现、提高稳定性,推动板块内优质公司估值修复行情,有利于科创板长远发展。中信证券指出,《实施细则》落地后,日均换手率有望提升10%~15%左右。

  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弥补科创板投资者门槛设置较高的不足。引入做市商机制后,做市商需要不断地向投资者提供买卖价格,并按其提供的价格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交易,从而为市场提供即时性和流动性。

  海通证券认为,由于在做市商制度下交易是在投资者和做市商之间完成,因此有助于改善竞价方式下交易在投资者之间完成的时间和价格的不对称性;同时,由于做市商制度在融资融券等方面的配套安排,具有提供和增加流动性供给的作用,因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现有股票的流动性和二级市场活跃度。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