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观察丨让大数据迸发大智慧成就大产业,这些青企“排头兵”率先绘出路线图

2022-07-19 21:56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27680)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吕华

  新入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3个,省工业大数据平台8个,省优秀 大数据产品、重点大数据企业等“三优两重”项目 108 个,省大数据企业TOP50 强项目21个……这是过去一年青岛大数据产业取得的成绩单。

  新发展阶段,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产业作为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建设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各城市之间纷纷出台大数据战略,开启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新赛道。风口已至,青岛如何聚力数据要素多重价值的挖掘,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7月19日,市委网信办举办第四期“风口企业”面对面活动中,来自大数据相关行业的政、企大咖们齐聚一堂,共话行业未来发展,加快“数字青岛”建设。

首个、第一、首创,“排头兵”势头迅猛

  在青岛决战决胜未来五年的发展宏图中,“数字经济蓄势崛起”可以算作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作为数字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大数据产业又恰恰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这方面,青岛已不乏走在全国前列的优秀案例:

  号称将把“停车”这件事做成全国第一的松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松立控股”),是全国领先的智慧场景综合运营商与技术服务商。

  由于一次不佳的停车体验引发的商业敏感,松立控股将侧向图像视频识别技术引入路内停车管理场景,经过多次逻辑优化和算法提升,推出了全国首个基于智能侧向视频识别技术的城市级静态交通解决方案——“慧停车”。

  如今,慧停车已经完成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南、西北及中原地区的全国化布局,落地全国30多座城市,管理泊位20万多个,服务用户2500多万,路内停车泊位管理规模全国第一。

  专注于“智慧城市开发建设与运营服务”的青岛国信城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青岛国信”),则上线了首个城市级数字人民币综合服务云平台“便捷青岛”,围绕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社区、政务服务等领域,为市民打造了一个APP、一个集成支付码和一个统一账户,提供了300多项便民服务。

  疫情防控期间,青岛国信国内首创的“AI防疫通行”平台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该平台,用户及访客使用人脸识别或身份证即可实现权限、体温、健康码核验一步到位,人员进出数据即时上传政务云,为各级防控机构、企业、业主、物业管理方等提供操作便捷、高效准确、追溯倒查、综合应用、安全可靠的管理工具。

  在城市更新迅速崛起的当下,智慧城市建设不再是若干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与生态、场景的高度融合。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海信科技”)作为在智慧城市赛道深耕多年的“隐形冠军”,也在这一细分赛道上继续领跑。“在智能交通领域,海信科技的市场占有率已连续多年排在全国第一。”海信科技总设计师、副总工程师孙永良坦言。

  首个、第一、首创……大数据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身处城市竞速中的青岛已亮出自己的王牌。

活跃度全省领先,“实战派”内功深厚

  如果说走在全国前列的“排头兵”们展现出的是青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迅猛势头,那潜隐修炼多年的“实战派”们便代表着青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深厚内功。

  通过此次座谈会上企业代表们的发言,不难看出青岛的这股强劲动能:

  作为山东省重点大数据企业和青岛建筑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青岛亿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深度融合,已经帮助2000多个园区建立了高效智能的物联网数字化平台,帮助园区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专注人工智能,用AI扎根发展的中科曙光国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历经20余年的发展,正全面布局智能计算,将进一步聚集国内外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科技及产业创新资源,加速打造以人工智能、计算服务、智能制造等为核心的高端信息产业集群……

  如此成绩,离不开顶层设计的频频发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数字经济首次“单独自然段”。全国视角来看,从2017年首次被提及时的寥寥几字,到2022年被放在第四大重点任务中百字提及,数字经济的受重视程度已与创新、制造业不分伯仲。

  而这也是正处在城市能级跃升关键期的青岛必须要考虑的转型方向。

  2020年,青岛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自此,数字化转型便成为了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青岛要实现城市“慧”思考、产业“慧”融合、社会“慧”协同的发展目标,打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全面融合”,物联感知体系“全域感知”新型智慧城市。

  2021年,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建成“产业大脑”的目标,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方案和保障措施从此明确。

  两年砥砺,青岛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一季度,全市大数据产业活跃度指数(从企业规模、经营状态、创新水平、发展潜力等方面测评)为84.8%,高于全省整体活跃度 2.1 个百分点,居于全省领先地位。

城市竞争胶着,“双子星”携手并进

  大数据产业发展已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那么,青岛的数字产业发展又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

  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显示,北上深广杭五大城市稳居数字经济一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遥遥领先,“新一线”数字经济城市中,青岛与济南为唯二上榜的山东城市,分列第17和18名,而GDP与青岛相近的宁波则位列第15名。

  相差无几的排名,不难看出三座城市间的竞争胶着。

  宁波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正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创新为主线,将智能制造定为试点示范建设的主攻方向,围绕集成电路、光学电子、工业互联网等关键产业打造智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而济南作为强省会,是继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综合型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全市数字经济领域最具优势、最有潜力的产业。截至2021年底,济南市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已达到5000亿级,成为了济南四大主导支柱产业规模之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名。

  而与上述两座城市不同,制造业场景丰富的青岛,数字化发展则更加强调制造业应用场景的赋能升级。

  近年来,青岛开展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方案,建成了全国首个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截至2021年,平台注册企业达4842家、服务商395家,3381个需求被接单,共发布“工业赋能”“未来城市”场景清单1550个。

  必须要强调的是,在山东省“两翼驱动、辐射周边、引领全省”的数字经济发展布局下,济南、青岛的双核驱动优势明显。截至2021年上半年,山东已先后创建济南、青岛两座中国软件名城,拥有济南大数据基地、青岛软件园、威海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一批信息产业类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5G、大数据、智能家居、高端软件、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也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

  作为省内唯二的两座“新一线数字经济”城市,济南和青岛在优势互补中迸发出的协作力量正与全省的布局谋篇同频共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济青将在唱好山东数字经济“双城记”的征程中,携手跃上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