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调查丨数据交易中心再进阶!青岛版“数据银行”呼之欲出

2022-07-12 09:3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300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陈邵华

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在青岛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科技的广泛应用功不可没,但现阶段,数据孤岛问题依存、数据流通壁垒尚未消除、数据权属仍尚不明确。在这样的环境下,“独角兽”企业以萨技术提出“数据银行”概念,通过数据银行建立共享体现,实现原始数据和数据服务的共享和交易。同概念的数据银行在国内并不多见,青岛能否在省内第一个吃到“螃蟹”?在数据交易2.0时代,数据银行VS数据交易中心,未来将是谁的主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进以萨技术寻找真相。

>>>概念解读

“从源头防范滥采滥用”

记者在以萨技术展厅看到,屏幕上清晰展示着作为全球独角兽500强企业对数据技术从“算法为王”向“技术落地为王”转变的企业发展逻辑,企业介绍中“数据银行”等涉及政府层面倡议性概念的提出,更是彰显这个青岛市大数据高成长型企业的政治站位。

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突破1749亿元,整体上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如此庞大的数据市场规模,亟需一个统筹健全数据管理权、运营权、开发权及监管权等多维权限的权责设定、授权及监督体系。”以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产品事业群总经理王堃介绍,基于此,以萨技术发起倡议,由政府主导设立数据银行,以期在“安全”的前提下,打通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

去年全国两会中,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了相关的议案和提案,包括建议加快数据立法,推进数据确权,设立国家“数据银行”,这里的概念主要指国家成立专门机构对统一管控的重要数据保管存放。普华永道2020年发布的《数据资产生态白皮书》中也提到“数据银行模式”,主要指借用狭义银行存贷服务方法来探索更好利用用户数据的商业模式。

“目前数据交易在实践中还面临隐私保护、安全等多方面约束条件,要让数据来源可确认、使用范围可界定、流通过程可追溯、安全风险可防范,数据银行提供了可行性路径。”王堃介绍,“个人生物特征数据(人脸、指纹、DNA等),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特点,普遍用于身份识别和认证,一旦被窃取无法追回并变更,给个人隐私保护带来极大的、不可逆的风险。”随着数字技术创新和迭代速度明显加快,数据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方面的新问题新挑战。

谈及对以萨技术“数据银行”的解读,王堃以“数据安全”为基点进行了详细阐述,“优先收储个人生物特征、医疗健康数据等具有唯一性、不可再生性的数据,按需提供数据应用,严格审计,保证向个人开放数据使用查询,从源头防范滥采滥用,切实降低公众忧虑。集中存储相关数据,集约化建设数据中心,有利于提高安全防护等级。”

>>>概念对比

数据流动才能产生价值

记者调查发现,从数据管理到数据交易,在这个数据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各地现在基本已经开展了第一步,组建了大数据局、政务数据服务局等机构,有些城市组建了大数据公司、数字经济公司。

受到数据要素相关政策的推动,近些年,各地开启了筹建数据交易中心浪潮。

早在2015年,贵阳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大数据交易中心,被视为数据交易1.0时代开启;2017年4月,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2021年至今,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均已筹建数据交易中心或抛出相关规划,其中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所已正式上线。

根据零壹智库的报告,自2020年以来,有16家数据交易平台先后设立,截至2022年3月,全国由地方政府发起、主导或批复的数据交易所已有39家(未包括港、澳、台),被视为数据交易2.0时代来临。

“众所周知,政府有海量的数据,社会上也有大量的数据需求,却缺乏数据提供方和数据需求方合作的平台,数据交易所的数据提供方和需求方却因为交易的数据达不到需求方的要求,难以形成交易市场。”王堃介绍,目前,中国数据要素流通渠道主要是数据交易所模式,交易所交易的种类主要有分析结果、数据产品、中介撮合三类。以目前包括青岛在内各城市流行的大数据交易中心为例,从交易的产品“一个交易场所+多个服务中心”模式,平台架构与技术,以及数据交易规则体系的制定都在数据资产化的过程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数据交易所模式由于数据确权、定价、交易安全、信任监管等难以绕开的问题,致使交易所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仍然存在交易规模小、产品不够丰富、供需不一致等现状。

“包括青岛在内数据交易所,目前还只是初期阶段,数据的价值还没开始实现大规模经济价值。”王堃说。

“数据安全、可控,涉及到国家安全,必须由政府平台公司控制、主导。”以萨技术中央研究院院长石柱国强调,以萨数据银行采用以公共数据运营的模式建设,以释放公共数据价值为目标,为进一步激活并释放数据红利,明晰数据提供方、汇聚方、运营方、开发方、使用方、监管方等各方权责,保障数据运营的顺利进行,最终实现公共数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运营模式

管理部门统筹数据管理

王堃在以萨技术展厅向记者讲述企业理念时介绍,建立共享体系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路径,而建立共享体系的重要一环就是设立数据银行。

“公共数据运营需要一座基础设施,就是数据底座,代表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共享交换平台或者开放平台。”石柱国介绍,公共数据运营还需两级市场。其中,一级市场是公共数据原材料供给市场,在政府各级部门内部实现。在一级市场内,通过建立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规范公共数据的采集、汇聚、加工、管理等关键环节,确保公共数据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安全性。一级市场是实现数据生产加工、流通交易的前提和基础;二级市场是公共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交易流通的市场,也是释放数据价值,最大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市场。

公共数据运营体系由三个区域融合构成,即内部管控区、中间运营加工区、外部市场交易区。“公共数据运营过程中,有四个关键环节,包括可靠供给链、可信处理链、可控服务链、可溯源授权链。”石柱国介绍,其中,可靠供给链是保证公共数据供给过程的安全可靠和公共数据的有效供给。

“数据银行的公共数据运营,可分为数据供给、数据运营、交易流通、应用追溯、效果评估五个主要环节。”王堃介绍,其中,数据供给主要包括数据管理、运营授权和数据登记等;数据运营则主要包括搭建运营环境、制定运营规则、数据归集、加工处理、分析挖掘、管理数据产品等。

在突出政府主导设立及其优势时,王堃做了详细说明,“行业主导模式主要由垂直领域行业管理部门统筹开展行业内公共数据管理、运营、服务等各项工作。”

王堃介绍,垂直领域政府或中央(国有)企业中数据归口管理部门开展公共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并授权和指导其下属国有企业作为公共数据统一运营机构,承担公共数据运营平台建设和数据汇聚、数据存储、数据加工等数据处理工作,并面向社会主体提供数据服务。同时,网信、发改、工信、公安等部门依法依规履行数据安全管理职责,对公共数据运营各参与方行为进行安全合规监管,构建“全生命周期全流程安全管理”的格局,对防范数据泄露、保障全程闭环的数据安全和隐私服务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