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时刻 | 海信贾少谦:当前的宏观环境之下,最重要的是这件事

2022-06-21 23:00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16282)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谢文倩

  与“别人恐惧我贪婪”的激进式打法不同,海信选择了一条更为稳妥的路。

  今年前五个月,海信集团的营收净利双双实现快速增长。具体来看,营收达到731亿,同比增长16%;净利润同比增长43%。在疫情反复带来的冲击叠加海外市场需求的萎缩,全球供应链紧张的诸多不利因素下,海信这份“成绩单”的成色有多难得可见一斑,而在支撑财务数据的发展战略中,海信选择将“安全”放在第一步。

  6月21日,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一带一路’贸易投资企业洽谈会”顺利举行。会议现场,各行业领军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畅通道,拓贸易,促合作”,在产业链、供应链及企业在全球经贸领域热点话题展开讨论。会后,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接受了风口财经的采访。

  在不确定性加剧的全球大环境下,随机应变堪称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在被问到海信当前的发展策略时,贾少谦反复向我们强调了资金安全的重要性。“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之下,安全应该放在第一的位置,所以我们把发展要素排序的话,第一是安全,第二是利润,第三才是收入规模,我们的发展策略是按照这个逻辑来推动的。”

  比如面对缺芯潮,海信不断调整芯片储备工作以应对后期工作。6月21日数据显示,目前海信电视TCON芯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超50%。

       海信似乎选择了一条更为稳妥的路,但今年数据表现的韧性却与之前的大胆开拓分不开关系。洽谈会现场,贾少谦向大家展示了一组数据——

  目前,海信在海外设有12个研发机构、18个工业园区、超过55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海信集团去年的海外收入达到725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41.3%,自主品牌占比超过80%。

  但海信海外自主品牌的收入占比这项数据,在2006年甚至不足10%。纵览海信国际化征途,几个大胆创新策略令人印象深刻。一是立足自有品牌的推广,而不是传统的OEM贴牌等贸易手段;二是外延并购,从1996年南非在建成首个海外生产基地至今26年,全面伸向全球市场;三是赞助世界顶级赛事,顺利打响海外品牌影响力。

  “海信去年海外收入是720个亿,同比增长了32%,预计2025年营收达到3000亿,届时海外收入将达到1500亿元。”贾少谦表示。在目前6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海信业务已经覆盖到55个。

  在贾少谦看来,海信身上的国际化与全球化气息与青岛息息相关。他表示,“青岛的时尚、开放、自信和国际化的城市性格与特质,深深影响着海信”。30多年前,青岛连续获批成为国家计划单列市和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海信借势迅速发展成长为中国著名品牌,并打下了国际化的初步基础。

  2018年以来,随着上合青岛峰会的召开尤其是中央将上合示范区落地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这对青岛意味着与世界的再一次深度链接,对海信则开启了海信从中国一流品牌成为世界一流品牌的机会和时间窗口。

  “就在上个月,海信自主研发、填补了山东省空白的彩色超声产品,接连进入了印度尼西亚和阿联酋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首批即签下20台订单。”贾少谦说,除了家电产品,海信的商业显示、智能交通和精准医疗等B2B板块的产品和服务,也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东风,不断在海外落地应用,海信的智能交通产品在东南亚国家也得到应用,并开始在东欧国家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