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现金管理产品整改迎“周年考”:存续规模占比下降 频现短期理财产品承接需求

2022-06-20 21:12 上海证券报阅读 (17111)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银行现金管理产品整改迎“周年考”:存续规模占比下降,频现短期理财产品承接需求

《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下发已满一年。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从银行资管和理财公司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目前整改效果明显,进展较为顺利,在规模占比上已接近或者完成监管要求。近期,该类产品数量有一定反弹,受访人士表示,下半年各家机构会加快整改步伐,过渡期结束前完成整改问题不大。

存续规模占比下降

从全市场情况看,今年一季度,现金管理产品存量规模占比同比下降。根据普益统计数据,一季度末,该类产品存续规模为64556.62亿元,占全理财市场产品规模约23%,去年同期这一比例为29%。

有不少银行资管和理财子公司的规模占比压降接近或完成监管压降要求,也符合整改进度。“目前,我们银行的现金管理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理财规模约27%。”一家城商行资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6月《通知》下发后,该行就制定了一个计划,逐季分解任务,总体上先满足一些规模占比等要求。

一家股份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目前这类产品规模在该公司占比约30%,已接近新规要求。“我们的计划是针对逐个存量产品进行改造。整改过程中,先严控不合规产品规模,母行名下存量产品整改完毕后,再逐步划转至理财公司,实现‘清洁起步’。

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四大国有行理财公司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均不超40%;招银理财、信银理财等理财子公司的现金管理产品占比已压降至30%以内,光大理财、平安理财两家公司不超40%。

整改技术性难度不大

银行现金管理产品是市场主流的活期理财产品。考虑到监管公平性、流动性等风险问题,去年6月11日,监管部门正式下发《通知》。

规范整改大致涉及两方面:一是存续规模压降,《通知》要求,到2022年底,相关银行理财子公司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下降到30%;二是资产端要符合新规要求,包括投资范围、集中度和资产久期等方面均待整改。

虽有整改压力,但受访人士认为,2022年底前完成整改问题不大。“对于各家银行或理财公司而言,都有保住理财规模的诉求和冲动。但是,收益率若是下降,客户必然流失,导致理财业务规模下降,银行收入也会减少。”上述资管人士说,即便资产端上的一些资产久期长,不好处置,也可装入其他产品。预计下半年各家银行都会加快整改进度。

频发短期固收产品

考虑到保规模等原因,理财公司向市场推出了短期固收产品来承接现金管理类产品。这些短期固收产品,期限包括7天、14天、30天等开放式产品。

此前,兴银理财推出每日开放申赎的短债产品,既符合新规要求,又类似于现金管理产品。不同的是,短债产品采用市价估值,净值波动或高于现金管理类产品。

上述理财公司人士说,优质的现金产品需求旺盛,客户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所以也推出很多新的短期限固收产品来承接外溢需求。“这需要慢慢引导,申赎时效从T+0转向T+1,客户的购买习惯需要适应。”不过,经过一段时间调整,近期现金管理产品数量有所上升。普益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存续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共计458只,去年底则为400只。

究其原因,一方面,现金管理产品具有快速赎回和收益率稳定的优势,其他产品很难替代,且引导客户至承接产品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市场波动明显,理财净值出现较大波动,净值跌破1元的不在少数。“现金管理产品稳定性和流动性都比较好,在今年这种市场环境下,受到客户青睐是必然的。”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解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