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海洋,青岛担当④丨多方齐抓共管之下,经略海洋如何形成合力?

2022-06-15 07:41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21782)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李红梅

  经略海洋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相当广阔,牵涉到的相关部门(单位)、区(市)及功能区也很多,“九龙治海”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要么相互推诿扯皮,要么“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缺乏统筹协调。

  青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如何健全完善海洋发展体制机制,根治涉海机构多、分而不统、“九龙治海”的顽疾,形成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推动海洋科技与产业协同发展

  青岛具有独特的海洋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具备创建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基础条件。但长期以来,青岛市的科技优势与产业布局严重错位,造成海洋经济发展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例如,青岛涉海高校多、科研院所多、创新平台多,却存在着多而不统、“九龙治海”问题,导致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与企业需求匹配不理想,双向赋能偏弱,大量科技成果没有形成现实生产力。

  青岛市科研资源大多集中在海洋基础研究领域,从事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材料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不足20%,难以对产业发展形成有效支撑。青岛市的海洋产业结构以二产为主,但海洋设备制造、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海洋工程建筑三大海洋制造业年增加值均未过千亿,海洋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大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本地配套率较低,带动力有限。

青岛浮山湾里航行的帆船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认为,青岛市海洋产业的发展层次和质量仍有待提升,海洋经济对周边城市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还相对较弱,究其原因在于目前尚未建立起与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高度协同相匹配的政策制度体系。

  当前,青岛市涉及海洋科技和产业政策的部门包括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海洋局、文旅局、大数据局等。“涉海科技及产业政策缺少系统谋划,导致涉海科技和产业的政策制度体系支离破碎、项目经费资源分配机制行政化倾向明显,不利于重大科学研究的协调开展。”王凡表示。

  他建议,进一步加强青岛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巩固挖掘放大青岛市在海洋领域长期积累的科技优势,加快打造竞争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长期积累形成的海洋科技人才优势,是青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第一资源”。为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对青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决策咨询作用,王凡建议,青岛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专门设立专家委员会,全面参与青岛市海洋发展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等重要事项的咨询论证和决策评估,围绕青岛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战略研究。

  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脱节,是阻碍我国海洋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桎梏。科学研究创新的基础在于技术手段的革新,而技术研发进步的动力既来自产业发展的需求,也来自科学前沿的实际应用。王凡建议,青岛市应设立推进海洋科学技术与工程产业协同发展的重大专项,由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站在青岛市海洋发展全局的高度上系统谋划、组织实施、统筹推进。

15个政府部门共促海洋旅游

  青岛海洋资源丰富,海洋旅游发展空间广阔,是海洋经济的主导优势产业。然而,长期以来,青岛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尚未充分利用,高端海洋旅游项目开发不够,海洋旅游存在低、小、散等问题,多个监管部门缺乏统筹协调。

  例如,游艇休闲旅游由交通、海事、海洋、市场监管、公安、文旅等部门监管;帆船、水上摩托艇旅游由体育、公安、规划、交通、海洋、文旅、市场监管、海事等部门监管;海洋潜水由体育、文旅、交通、海洋、行政审批等部门监管。

  针对青岛海洋旅游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经营主体‘小散乱’、发展业态相对落后、制度建设缺失、海岛旅游尚待破题”等5大问题,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岛市海洋旅游重点工作清单及责任分工》,对22项重点任务明确时限,挂牌督办。

青岛浮山湾里的帆船

  为加强对海洋旅游工作的统筹协调,青岛市委、市政府组织成立了由两位市级领导任指挥长,发改、公安、财政、规划、城管、交通、海洋、文旅、体育、海事等15个政府部门、8个涉海区市、3个国有企业参加的青岛市推动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明确了有关职责,提升了海洋旅游相关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切实解决“九龙治海”和海洋旅游低、小、散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海洋旅游档次和服务水平,需要加大资源统筹整合力度,剥离冗杂的主体和利益关系,而这必须有强大的决心和推动力。

  作为知名滨海旅游城市,青岛A级景区的数量已经达到100多家,但是多年以来只有崂山风景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西安(5家)、杭州(3家)、深圳(2家)等同类城市相比,差距比较大。

  目前,青岛正在打造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要把奥帆中心和海底世界结合起来,共同申报5A景区,今年10月将迎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最终验收。创建国家5A级景区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包括旅游景区的旅游接待设施、旅游资源和市场吸引力,包括游客满意度,以及旅游安全、旅游交通问题等等,这些要素都需要进行提升。

  位于五四广场中轴线、浮山湾离岸168米处的青岛海上百米喷泉,曾经是标志性海上旅游景观,2008年被奥帆委指定为“奥运景观”,2012年移交给青岛市建委管理,2015年移交给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受各种因素影响,已多年不再喷涌,只剩一个底座凸起在海面上。

青岛海上百米喷泉已多年不喷涌

  海上喷泉首创者苏正杰表示,愿意自筹资金修复并升级青岛海上百米喷泉,目前已获得3项海上喷泉相关专利。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系主任董志文认为,对浮山湾海上百米喷泉进行升级改造,可以为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分,对加速青岛旅游疫后复苏具有重大意义。

2008年8月拍摄的海上喷泉“奥运景观”(何毅 摄)

  “接手海上喷泉的不是旅游管理部门,对其恢复喷涌和升级改造缺乏市场敏感和内生动力。”董志文建议,将海上喷泉的主管职责移交给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其发展旅游的职责与海上喷泉作为旅游景观的属性相匹配,接手喷泉后能更好地对沿海一带整体旅游资源进行管理和调配。

以“湾长制”统筹海洋生态治理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是建设“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生态支撑。

  为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青岛市自2017年在全国率先实施湾长制,构建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我们建立了市、区市、镇街三级湾长组织体系,由湾长制办公室牵头协调各个部门去推动各项工作,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陆海统筹联防联控,切实将海湾管理保护任务落地落实。”青岛市生态环境局海洋生态环境处四级调研员于垂钢说,青岛还聘请了民间湾长、义务(志愿)湾长、社会监督员,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意识。

  湾长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海洋生态环境行政管理权力的集中统一,较好解决了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过程管理多头、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等难题,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1年,青岛市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近岸海域优良水质占比达到99%,为历年最高。青岛灵山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第一名,成为省内唯一成功入选的优秀案例,彰显出青岛海湾的生态示范价值。此外,崂山湾美丽海湾建设纳入“十四五”国家海洋生态环保规划,海洋城市特色更加彰显。

青岛灵山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第一名

  不过,青岛市湾长制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运行机制还有待优化。《2021年青岛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丁字湾、胶州湾东北部湾顶、大沽河口附近海域水质较差,主要污染物均为无机氮,其次为活性磷酸盐。

  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环湾聚集着港口航运、滨海旅游、渔业养殖等产业,随着沿海和海上经济活动急速扩张,面临巨大压力。2021年12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向山东省反馈督察情况时指出,胶州湾近岸海域达到三类及以上水质标准的面积由2018年的92%降至2020年的82%。

  从管理职能来看,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承担市胶州湾保护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胶州湾保护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执法监督,建立协调联动和长效监管机制;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及调查评价,组织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管工作,监督协调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工作;环湾的市南、市北、李沧、城阳、胶州、西海岸六区市,负责各自辖区的属地监管职责,如渔业养殖等……

  由于海洋生态的特殊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复杂而特殊的系统工程,靠一个部门、一项措施单打独斗不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系统和全局寻求破解之道。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均雷表示,为保障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青岛市将坚持以“湾长制”为平台,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和沿海区市各级湾长制办公室,强化海湾巡查监管,及时解决海湾保护中的突出问题。

打破海洋数据“信息烟囱”

  海洋综合管控涉及地理信息、海洋生物、环境水文、自然资源、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等多个部门、多个学科,覆盖广度前所未有,但从全国来看,各级涉海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仍不充分。

  例如,海域使用、渔业养殖、渔船监管、防灾减灾、综合执法、应急救援等领域,分属渔业、海洋、海事、海警、应急等不同部门监管。“九龙治海”格局下,涉海信息“烟囱林立”,存在一定的界限,经略海洋难以形成合力。

  “智慧海洋”是以信息为主导提升经略海洋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基础设施和必备抓手。

  “看透”海洋是智慧海洋建设的第一步。青岛市海洋环境观监测力量雄厚,通过整合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等驻青涉海机构已布设的观测浮标、海洋站数据,可以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实时掌控。与此同时,整合AIS、北斗、小目标雷达数据,加强海上目标探测能力建设,实现海洋环境、渔业安全生产、抢险救灾、伏季休渔等智能化监管。

  在青岛智慧海洋建设中,西海岸新区智慧海洋管理平台是一个重点亮点工程。该平台通过建设近岸海域视频监控网、海洋环境监测网和海上目标探测网络,有效推进了涉海信息数据的集成共享,在全国率先打破海洋数据“信息烟囱”,率先实现海洋管理“一张图”,率先建成海洋综合管控“蓝色天网”。

西海岸新区智慧海洋管理平台主界面

  长达4个月的伏季休渔期间,屡禁不止的涉渔船舶违规捕捞是渔业监管历史性难题,而智慧海洋建设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技防”手段。今年伏季休渔期,青岛市严格执行智慧化监控管理制度,利用渔船渔港动态监控管理系统、近海海域小目标雷达监控系统及自建信息化平台,实时严密监控各类渔船停港及出海状况,对监控发现的涉嫌违规情况,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西海岸新区智慧海洋管理平台在渔港码头设置了“电子围栏”,休渔渔船一旦出海越界,就会触发自动报警功能。“今年我们新推出了智慧海洋管理平台APP,为每位执法人员配备了账号,伏季休渔期间,他们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各渔港的视频监控。”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高级工程师李勋说。

  加快智慧海洋建设,是青岛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青岛市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建设海洋大数据中心;推进智慧海洋产业化, 积极开展海洋智能感知技术、装备和网络创新;实施海洋产业智慧化, 加快信息技术在港口航运、海洋药物研发、海洋渔业、海洋文旅等领域应用;支持建设海洋领域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加大智慧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 构建智慧海洋标准体系框架, 完善智慧海洋产业链。这些工作涉及海洋、科技、工信、交通、发改、文旅、大数据、市场监管等近十个责任单位。

  针对“九龙治海”问题,《青岛市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重点强调了青岛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作用,明确了各区(市)、功能区和有关部门(单位)的责任,强化政策和资源支撑,加强工作督导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