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创新再思考② | 创新对山东,应是“肌肉记忆”

2022-03-07 13:47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21410)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李兵 景毅

  3月7日星期一,北方的天气乍暖还寒,此时距离春节后开工首日召开的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刚好一个月。在那场动员大会上,山东提出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聚焦聚力推进“十大创新”。

  只有吃得更透,才能干得更实。一个月过去,我们对创新、对山东、对山东的创新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写下三篇短文,再论山东与创新,以期引出更多真知灼见,在观点碰撞中开脑洞、聚共识。

  一论:创新是山东的“倚天屠龙”。

  二论:创新对山东,应是“肌肉记忆”。

  三论:创新不是个人的一腔孤勇,而是所有人的共同追求。

  创新这把火烧起来,就得让它势如燎原。每个人都烧起来、燃起来,山东的高质量发展就能巨浪滔天。

  创新是过程,还是结果?

  有人认为创新是过程,这个很好理解。

  有人认为创新是结果。为什么领先?因为有成果。成果怎么来的?坚持了一次又一次尝试、探索,才享受到模式领先带来的收益。实实在在有收益的那个“果”,是创新。

  这样去理解,创新确实是结果。

  由此可见,创新有作为过程的“创新”和所为结果的“创新”之别。

  作为结果的创新是对“创新”的高维理解。持续创新者、在创新这件事上有成功经验的人,对此更有体会。任正非说:“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是创新”,腾讯的理念“创新是结果不是原因”,都是在强调避免创新走上理解偏差的弯路、急功近利的弯路,甚至是形式主义的弯路。

  我们建议,要用这种创新的高维理解去要求山东的创新。近年来的经济指标含金量证明,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已经蹚出了一条路,更需在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形成一整套可复制、可借鉴的“山东模式”,不负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的“三个走在前”重任。因此,对于山东来说,创新既有过程中的“迫不及待”,也有作为结果的“实事求是”,把这二者统一起来,就是山东倡导的创新。

  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以前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现在则要靠创新以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个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还有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文化创新等等。因此,创新不是哪一类人、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事项的特定工作,创新是由创新个体带动,创新机制保障而形成的创新生态,每个人、每个部门、每项事项都在这个生态中,创新就是日常工作的本身。

  创新不是宏大叙事,更多的是身边小事,不一定需要从零开始,不一定需要大开大阖,不一定需要大力投入,但一定需要解放思想,需要提高标准,需要实事求是。只要敢于、善于发现,就会看到因市场条件改变,之前的一系列认知、思路、方法、措施、制度会变得不灵、不快、不优、不畅、不转。要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和实际困难,去敢于并且善于找到更符合需要的最佳解法,这样的创新才是创新。解决问题是构成创新的关键因素,否则就是“花创新、滥创新、伪创新”。

  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这就是肌肉记忆。无论事项大小,无论事关何人,都将创造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方法当作一种自然而然的直接反应和判断标准——创新对山东,应是这样的“肌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