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公司迎重大利好!银保监会发文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哪些行业的机会最大?

2022-01-22 08:15 财联社阅读 (44944)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金融科技公司迎重大利好!银保监会发文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哪些行业的机会最大?

  近期,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多份文件密集出台。鼓励金融科技发展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继央行发布《金融科技规划纲要2022-2025》(以下简称《纲要》)后,银保监会近期亦下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力促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秦农银行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明确,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而央行及银保监会发布的上述文件,将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更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

  亦有金融科技行业人士认为,当前大数据、云计算、隐私计算、区块链等多项技术均是金融机构进一步迈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但隐私计算等技术目前尚不成熟,相关技术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和相关标准的统一。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深耕金融数字化转型及金融数据安全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将迎来重大机遇期。

金融机构应降低外部依赖、避免单一依赖

  此次银保监会的《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坚持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原则,对业务经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平台、关键组件以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要形成自主研发能力,降低外部依赖,避免单一依赖。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加强操作风险及外包风险管理,有效管控价值链中于第三方合作企业相关的集中度管理风险和供应链风险,做好业务连续性规划和应急管理,保障关键外部合作方的可替代性。

  银保监会亦发布了《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对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提出全面要求,其中亦提及银行保险机构应根据信息科技外包战略,结合风险评估情况,明确服务提供商的准入标准,对备选服务提供商进行筛选,审慎引入集中度风险较高或增加机构整体风险的服务提供商。

  “上述规定或主要对中小银行产生影响。”一位金融科技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自身科技能力不足,中小银行成为与外部科技机构合作的主力军,且容易出现对某一家科技企业过度依赖的情况。此前小银行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互联网贷款、互联网存款的业务,均属于这类情况。但过度依赖,容易产生风险传导,不利于银行的稳定经营。

  一位国有银行人士亦表示,监管层曾多次提及金融科技外包服务的风险,而此次又在《意见》中提及可替代性,要求银行提高自主可控的科技能力,还要求更严格的合规,这意味着未来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压力不小。但监管层并未对外包合作“一刀切”,因此预计未来中小银行将在严格准入的情况下,与更多的科技企业进行合作。

  此外,《意见》中指出,鼓励科技领先的银行保险机构向金融同业输出金融科技产品与服务。亦有业内人士预计,这将有利于银行保险机构旗下科技子公司的发展,亦有利于与这些科技子公司合作的科技企业。

供应链金融或成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着力点

  在产业端,《意见》要求,银行业保险业的数字化应积极支持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化的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重要产业链,加强场景聚合、生态对接,实现“一站式”金融服务。

  一位银行金融科技部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这相当于监管层为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发展指明了方向,预计供应链金融、区域性金融等将是未来金融机构重点探索的领域。

  央行此前发布的《纲要》中亦提及以金融科技促进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财联社记者获得的《纲要》中提出:在供应链金融领域,通过“金融科技+供应链场景”建立多方互信机制,实现核心企业“主体信用”、交易标的“物的信用”、交易信息“数据信用”一体化协同管理,将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从授信企业“单点”管理向产业“链条”全风险管理转变;探索使用电子签章、远程音视频等技术提升贷前、贷中、贷后“三查”效率和融资结算的线上化、数字化水平。

  “银行目前还没有相对成熟的、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科技产品。”一位金融科技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供应链金融是企业、银行、产业结合最好的形式之一,虽然当前已有不少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在尝试以供应链金融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但遇到的问题是实践模式无法“出圈”,即对某一单点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无法复制到其他企业或行业,因此也无法形成统一的业务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亦有银行正在尝试以金融科技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出圈”。如北京地区首批进入金融科技监管沙箱的项目中,就有工行申报的“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溯源认证管理与供应链金融”项目,该项目已于2021年9月成为第一批“出箱”项目。

  上述金融科技人士认为,除了大型银行以外,小型银行尤其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更应该探索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模式,这一方面有助于这些小银行业务回归本源、扎根本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还有助于“戒掉”过度依赖外部助贷公司放贷的问题,从而改善其信贷结构。

  此外,银保监会在《意见》中还多次提及“创新服务场景,丰富金融服务产品及渠道”,业内人士预计,这意味着银行等金融机构会在技术上进一步探索新业务,用以助力各类企业的融资。

强调加强网络、数据安全,相关技术企业或迎重要机遇期

  无论是银保监会发布的《意见》,还是央行发布的《纲要》,均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着墨较多。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数据已经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因此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有所提升。对于具有海量数据的银行而言,进行数据治理、保障数据及网络安全,是当务之急。而这就要求银行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一步发力。

  《意见》在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方面要求金融机构构建云环境、分布式架构下的技术安全防护体系,加强互联网资产管理,完善纵深防御体系,做好网络安全边界延展的安全控制。加强金融生态安全防护,强化于外部合作的网络安全风险监测于隔离。建立开放平台安全管理规范,提高业务逻辑安全管理能力。在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明确保护策略,落实技术和管理措施。

  而《纲要》中亦提及做好数据安全保护。而在推动数据有序共享时,将探索建立跨主体数据安全共享隐私计算平台,在保障原始数据不出域前提下规范开展数据共享应用,确保数据交换圈、使用合规、范围可控,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价值动。同时,央行还要求金融机构旅行金融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探索设立企业级金融科技伦理委员会。

  “分布式记账、云计算、隐私计算等技术,均可被看作是未来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金融科技的底层基础设施。”一位科技企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但当前一些技术还远未达到监管层在规划中的要求。如隐私计算将作为未来数据流动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但隐私计算需要承载的业务形态极多,各行业对数据量级要求亦有不同,因此隐私计算仍需要进行技术突破和相关技术标准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