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A股有哪些投资机会?看看券商怎么说

2021-12-13 19:14 中新经纬阅读 (34205) 扫描到手机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机构如何解读?

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中金公司:明年一季度或是政策密集发力期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了清晰的稳增长信号。本轮稳增长政策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将逆周期政策(稳增长)与跨周期政策(调结构)进行有机结合,因此需要中央与地方、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进退有度。明年一季度或是政策的密集发力期,届时可能将看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行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稳增长目标落地。

国海证券:总量政策制定仍“以我为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以及预期转弱”三大问题,2022年稳增长必要性凸显。对比此前发布的三季度货政报告中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不少笔墨,本次会议聚焦国内经济风险的阐述,意味着总量政策制定仍“以我为主”,当前国外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及政策的制约可能更多体现在“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加速退出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空间的掣肘”。

华泰证券:稳增长措施可能进一步丰富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至明年春季,可能是稳增长政策在力度和执行上逐渐“加力、增效”的时间窗口,期间稳增长措施可能进一步丰富,包括支持消费的专项补贴(电动车、家电、农业电气化等)。随着稳增长政策生效,GDP环比增速有望于明年一季度见底、同比增速则有望于二季度回升。

中泰证券: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望加大

  就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解读而言,“稳字当头”下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望加大,财政政策发力的预期下基建投资的刺激空间打开,货币政策再次明确支持中小微企业、绿色企业的定向宽松的态度。同时,再次表态对“双碳”的统筹部署,避免运动式减碳;“房住不炒”仍然是地产调控的总基调,但保障性租赁住房投资或是结构性发力点。

西南证券:今年蓄力的财政明年可能会有所加力

  预计2022年财政支出进度加快,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明年融资平台将继续从严监管,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范围可能会扩大。2022年财政与货币的协调性会更好,财政积极定调,加快支出之下,货币政策大幅度收紧的可能性较小,同时将跨周期与逆周期结合也意味着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政策的托底力度将会调升,今年蓄力的财政明年可能会有所加力。

安信证券:货币政策存在进一步宽松可能

  本次会议“稳增长”目标再度强化。财政政策总量预计变化不大,注重政策节奏和结构。信用政策方向已经从稳转宽,但坚持“高质量发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有机结合使得结构性宽信用概率较高,但经济大概率是托而不举,预计宽信用有度。货币政策方面,延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强与其他政策协调联动,货币政策存在进一步宽松的可能。

东方证券:“宽信用”和“宽货币”有望并举

  今年中央首次提出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政策应对来看,同样涵盖需求、供给、预期三大方面。

  稳定预期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宽信用”和“宽货币”有望并举。引导需求方面,主要是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随着宏观经济修复,消费需求有望出现稳步的回升。保障供给方面,目前能源是企业成本较大压力项,因此“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的表述,叠加PPI增速逐步回落,有望降低企业成本。

东莞证券:明确稳增长信号,明年政策发力将前置

  明年政策有望积极应对,发力或适度靠前。会议明确了2022年经济工作七大方面,涉及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等。特别是从近期央行降准政策推出来看,显示出国内政策正积极应对经济阶段性走弱局面,预计明年政策支持经济力度有望延续,特别是时间点上有望适度提前,上半年将是积极政策推进的重要时间窗口。

申万宏源:国企改革或迎大年,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微观政策注重规则公平,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防范预期转弱。会议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在改革领域更关注国企和自然垄断领域。对资本的监管方面,会议提出“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同时要求“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显示出对当前部分领域民间资本野蛮生长、执着于形成不正当垄断地位、威胁数据安全等不规范的经济行为的高度警惕。

民生证券:资本市场改革进程持续加快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全面注册制,结合12月3-5日密集出台的改革政策(险资参与融券业务、推出个股期权、优化证券账户管理等),能够看到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进程持续加快,扩大金融开放、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接轨,将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有望推动市场长期健康向上发展。

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

A股蕴含哪些投资机会?

中信证券:增量资金接力,蓝筹行情延续

  中央稳增长的政策定调和未来的政策合力将推动经济恢复超预期,密集的政策落地和数据披露将明显提振市场信心,宽裕的市场流动性支持增量资金接力,机构资金主导的跨年蓝筹行情预计将延续数月。

  市场结构上的高低切换仍将继续,配置上依然建议坚定围绕“三个低位”布局,把握持续数月的跨年蓝筹行情。重点关注:1)基本面预期仍处于低位的品种,关注前期受成本和供应链问题压制的中游制造;2)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的品种;3)调整后股价处于相对低位的高景气品种。

国泰君安:政策不确定性落地,跨年行情延续

  经济不确定性降低,风险评价下行、风险偏好抬升,助力跨年行情。本次会议的核心边际在于稳经济,按照稳增长的发力先后顺序,以及悲观预期的修正幅度,推荐:1)消费:加速迈出预期底部,推荐业绩有支撑且负面预期淡化的白酒、生猪、家电、家具以及社服/旅游等方向;2)金融:券商、银行;3)科技制造:消费电子与半导体;4)新能源:光伏、新能源车等高景气方向。

粤开证券:A股有望迎来“翘尾行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展望后市,A股市场仍有望在政策+流动性+经济数据边际改善的多重预期之下迎来“翘尾行情”。在此背景下,近期有两个投资方向:一是业绩预期改善带来的机会,二是继续追逐高景气确定性。

光大证券:关注专精特新、消费回归等

  预计明年稳经济的政策将增多,财政政策相对积极,基建发力适度超前,货币政策也将更为灵活。除了总量层面外,经济工作会议中对部分产业方向的论述或相对最为值得关注,其中包括专精特新、消费回归、碳达峰碳中和、反垄断等。

  配置方向建议关注两条主线,主线一是消费板块,建议关注食品饮料、医药、家电、汽车等;主线二是稳增长板块,建议关注建筑建材等,家电、汽车等行业或也更为值得关注。

华西证券:政策“稳”,跨年行情延续

  “稳”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在当前企业盈利数据的真空期,“流动性宽松+稳增长政策发力”成为A股演绎“跨年行情”的驱动力,后续逆周期、跨周期政策发力托底经济,同时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抬升。维持一直以来的看好A股观点,单就12月份来讲,A股有望延续跨年行情,板块、个股上不追高不杀跌。

  具体到行业配置上,三条投资主线:1)新能源(车)(智能电网、储能、风能、光伏等);2)消费升级相关,食品饮料、医药等;3)受益于“因城施策”地产政策边际变化的“房地产”板块,个股上聚焦在市场份额提升的央企。

中信建投: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是地产板块最佳配置窗口

  明年宏观政策求稳,房地产行业作为宏观经济重要部门,涉及产业链上下游、就业等,稳定房地产行业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和就业,因此对于房地产行业,明年总体政策环境将会偏暖。本轮行情结构分化特征将更为显著,部分优质公司将脱颖而出,对于开发商板块,继续推荐高信用开发商,尤其是央企;对于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的相关企业,看好长租领域深入布局的房企。

国联证券:布局科技、产业链安全等主线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内容,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四条主线:一是科技和成长主线,如新基建、专精特新、新能源等低碳经济、数字化、知识产权等成长板块机会;二是产业链安全方面,如油服、农机、种业等;三是稳增长下的内需相关行业,如汽车、家电等;四是改革主线,如国企改革、资本市场改革和国防军工行业等的科研院所改革等相关机会。

平安证券:稳增长政策加码利好房地产、金融、消费等板块

  短期来看,稳增长政策加码利好房地产、金融、消费等板块的修复。房地产约束政策的边际缓和货币政策的边际宽松有望带来相关的房地产、银行、非银金融等价值板块估值修复的机会;在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下,可以关注前期已经过部分调整的消费、基建等板块的修复机会。

浙商证券:关注以专精特新和半导体为代表的强链补链

  从策略角度,如何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A股影响?综合产业景气、估值水平、基金持仓等因素,成长新风口关注以专精特新和半导体为代表的强链补链。

  一是稳增长链接棒:经历了白酒修复和成长领涨后,行情迎来第三个节点,即低估值将随着稳增长发力开始接棒,关注银行、券商、地产链等。二是明年收益研判:展望2022年,上证指数大概率从2021年的底部区域更上层楼。三是关注成长分化:成长内部大幅分化是常态化现象,岁末年初结构牛市往往会切换。

兴业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助推四大主线

  宽货币的同时,阶段性边际“宽信用”预期正在提升,持续推动大小共振的指数行情,跨年行情已经展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助推跨年行情四大主线:1)关注券商这个跨年行情演绎的重要载体;2)受益于稳增长预期,同时低估值修复的新老基建、地产等板块;3)双碳相关的新能源和煤炭板块;4)以“小高新”为代表的科创成长板块。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