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研报 | 光伏制氢获突破!氢能风口更强劲 这家北交所上市能源公司刚宣布入局

2021-11-17 21:09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综合阅读 (47665)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风口研报 | 光伏制氢获突破!氢能风口更强劲,这家北交所上市能源公司刚宣布入局

  近年来,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随着氢能技术的逐步成熟,氢能得到更多重视和关注,但制氢成本一直是无法回避的难题。

  近日,日本研究团队在氢能方面有了革命性的突破,研究团队在100平方米的大范围试验中,成功分离出高纯度氢,这一实验使得今后大规模且低成本制造氢成为现实。氢能源作为绿色新能源,今后或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利用,也为未来替代煤炭石油提供了选择。

  11月15日晚间,北交所上市公司凯添燃气刚刚宣布进军光伏制氢产业,凯添燃气与两家能源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准备开发光伏制氢等新能源项目。

  11月17日,氢能源概念股市场回暖,多股涨停。氢能源电池在最近几个月也成为市场热点,数据显示,多只概念股在近4个月取得较大涨幅,涨幅超50%的有11只,最多的涨超174%。

       太阳能大规模制氢试验成功

  据悉,目前制氢技术主要分为四种:化石原料制氢、化工原料制氢、工业尾气制氢和电解水制氢。化石制氢需要消耗大量矿产资源,电解水制氢技术尚不成熟,这几种制氢方法都需要较大成本,随着氢能源在生活中的利用越来越多,制氢技术急需解决成本高的难题。

  据报道,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及东京都大学、信州大学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近日成功利用阳光照射从水中分解出氧与氢的“光触媒”作用,在氢能方面有了革命性的突破。在100平方米的大范围试验中,成功分离出高纯度氢。这一实验的成功有助于大量且低成本的制造氢的技术,标志着日本实现了全球首例太阳能大规模制氢。

  研究团队表示,在100平方公尺的大范围成功分离出氢是全球首例,该技术成果有助于未来大量且低成本地制造氢能源。该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Nature)。

  技术研究成功已经走出第一步,接下来需要在实践中将这项技术加以规模化利用。或许,低成本大规模制氢将很快得到应用。

  日本是近年来最热衷发展氢能的国家之一,目前日本加氢站的数量已经突破100座,稳居世界第一。另外,根据数据统计,全球氢燃料电池技术专利83%在日本企业。

  因为氢在地球上储量丰富,有观点认为,用太阳能大规模制氢如果实现量产,将为全球氢能供应链奠定基础,最终使氢能成为一种独立的能源来源,进一步推动石油和煤炭的边缘化,给世界能源市场带来巨大变革。

       到2025年我国制氢市场规模将超8800亿元

  在我国,由于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煤制氢技术占全国制氢技术的一半以上,但由于污染问题,不符合未来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其实我国科学家也在对氢能加紧技术攻关。在10月22日发表于《科学》的一项研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梁海伟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水江澜团队合作,通过高温“硫固体胶”的合成方法,成功研发出一系列高性能铂基氢燃料电池催化剂,这对降低氢燃料电池成本、推动其大规模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氢能在社会发展中需求越来越大,降低制氢成本是氢能推广使用的关键,而光伏制氢则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估算,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从3342万吨增加至3715万吨,2060年则增加至1.3亿吨左右。2020年中国氢气年产量2050万吨,较2019年增加30万吨。

  业内人士表示,结合对氢气产量的分析,2019年我国制氢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7175亿元,预计到2025年,制氢市场规模将超过8800亿元。据研究机构测算,到2050年,全球氢需求将达到6亿-8亿吨/年。未来30年,全球年均新增的制氢规模约为2500万吨,将带动光伏年新增装机规模达900吉瓦,形成万亿级市场。

  消息面上,我国多次发文提及重点发展氢能源及其产业。相关机构专题报告认为在政策指导下,氢能发展前景一片向好。今年陆续出台的多个重磅文件,提出对氢能发展的前景展望。多地发布“十四五”氢能产业规划,布局未来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政策均体现出对氢能产业的大力扶持。

  工信部、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提高自主创新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芯片、基础材料、软件系统等产业链水平,推动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1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意见》从多方面指出,进一步规范传统柴油货车的污染治理,同时继续推动氢能源汽车的使用。银河证券认为,意见重点推动货车、客运车辆的氢能源化,符合产业实际发展趋势,利好氢能源相关产业链。

  国内多个城市已经发布氢能发展规划,青岛也在发力氢能源布局。近日,由中国石化所属青岛炼化承建的山东省最大氢燃料电池供氢项目——青岛市氢能资源基地项目建成。该项目氢气年产能力为2250吨,预计今年12月底投产。投产后,将彻底解决青岛市燃料电池用氢来源问题,有效提高山东省氢气生产和供应能力,促进山东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助力打造“东方氢岛”。

       多家公司布局光伏制氢,凯添燃气宣布入局

  11月15日晚间,北交所上市公司凯添燃气宣布进军光伏制氢产业。公告显示,2021年11月11日,凯添燃气与国能宁夏供热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双方拟利用公司厂区建筑屋顶及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制氢示范项目,所有发电量全部自发自用。公司负责氢气的制取和储存、开发应用,国能宁夏供热有限公司负责光伏发电设施的建设。项目成功后,根据双方自愿,可共同开发项目,共同推进光伏制氢项目的拓展。

  同日,凯添燃气与四川智慧绿动能源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合作开发清洁能源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天然气能源、光伏制氢、风力制氢、生物质能源、光热能源、热载体能源、垃圾焚烧发电以及能源储备和输配等领域。

  据数据宝统计,国内布局光伏制氢的公司并不多,目前有11家公司具备相关技术或投资该领域。机构预测数据显示,隆基股份、阳光电源、宝丰能源3股今年净利润增速将在30%以上。

  光伏龙头隆基股份早在2018年就开始关注和布局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近三年来,与国内、海外知名科研机构、权威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发课题合作,在电解制氢装备、光伏制氢等领域形成了技术积累。2021年3月末,隆基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隆基绿能创投与上海朱雀投资合资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氢能产业化布局。

  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是国内开展光伏制氢研究最早的光伏上市公司之一。公司表示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氢能事业部,并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先进PEM电解制氢技术、可再生能源与电解制氢融合、制氢系统优化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在具体光伏制氢项目方面,2019年7月,阳光电源在山西晋中榆社县签订了一个300MW光伏和50MW制氢综合示范项目;2019年9月,山西省屯留区200MW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开工暨二期500MW光伏制氢项目签约仪式。

  另外,宝丰能源10月14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光伏制氢装置全部投产后可年产2.4亿标方绿氢和1.2标亿方绿氧,项目配套建设2x100MWp光伏发电装置,自备光伏发电约占三分之一,其余拟主要通过其他新能源所发电量调节弥补。

  今年9月,京能电力中标内蒙古风光制氢示范项目。消息称,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250兆瓦光伏电站及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优选业主结果公示结束,京能电力下属鄂尔多斯市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排名第一中标,目前已收到鄂托克前旗能源局下发的优选成交通知书,现基本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氢能源火热,板块一年涨超35%

  除了光伏制氢,A股氢能源板块今年以来已经成为热点板块。

  受到消息刺激,最近两日,氢能源板块多股表现活跃。11月16日,宝丰能源、华锋股份、骆驼股份等股涨停,另有中泰股份、南都电源、汉马科技等股涨幅靠前。17日,板块整体走强,科恒股份、鹏辉能源、宝光股份、川润股份、汉缆股份等股涨停,另有兰石重装、科力远、力帆科技、江苏索普等多股涨幅在5%以上。

  受益于政策利好等因素,氢能源板块今年以来持续火热,不少概念股涨幅明显。数据显示,板块近一周涨超2.5%,近1个月涨超5.2%,近一年板块涨幅超35%。

  概念股方面,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最近4个月,欣锐科技涨超174%,鹏辉能源涨超92%,厚普股份涨超82%,恒华科技、星云股份、全柴动力、汉缆股份等涨超70%。整体来看,涨幅超50%的个股有11只,涨幅超30%的个股有26只。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中金公司认为,商用车天然对载重、长途运输、低温启动有着较高的要求,而锂电路线难以解决这三个难题。即便固态锂电池技术成熟,载重与充电时长仍会掣肘锂电在商用车的应用,因此氢能是商用车脱碳的必选方案。远期来看,随着上游制氢、储氢、运氢规模化,中游氢燃料动力系统逐步国产化,预计氢燃料电池车有望实现与柴油车平价,并减少能源消耗成本。据中金公司测算,到2030和2060年,氢燃料电池车(商用车及乘用车)年销量将分别达到29万辆和200万辆,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达到134万辆和1546万辆,对应总氢气需求将达到129万吨和3031万吨。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综合整理,素材来源:中新经纬、财联社、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同花顺、每日经济新闻、东方财富网、公司公告等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