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一次连续43天成交破万亿发生了什么?

2021-09-18 08:05 财联社阅读 (21888) 扫描到手机

  历史上,连续43个交易日两市成交破万亿期间,市场中曾发生过什么?

  2015年5月8日至2015年7月8日间,两市交投活跃,连续43个交易日成交破万亿。期间上证指数一度在2015年6月12日盘中,站上了5178点高位。这虽非历史上沪指的最高点,却也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位。

  期间沪指加速冲顶,紧接着又大幅回调。6月15日起的短短18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从5174点跌至3373点,幅度34.8%;深证指数从18182点跌至10850点,幅度40.3%。在此期间,数轮杠杆资金遭爆仓,个股股价大面积腰斩,更有1400家上市公司停牌以规避风险。在仅仅一个月后,大盘迎来第二轮跳水,上证指数在7个交易日内再暴跌1000点。

  国君策略团队复盘2015年的行情:2014年底央行降息驱动行情起步,上证指数站稳3200点。随后多轮降准降息、产业政策、制度改革轮番上阵,使无风险利率明显下行以及风险偏好大幅抬升,驱动大盘上行。5月上证指数阶段性回调后再次震荡上行,千股涨停屡见不鲜,至6月终于迎来牛市顶点5178点。但牛熊同源,A股极致的演绎背后是微观交易结构的极度恶化,使得市场对证监会场外配资的清查极度敏感,行情急转直下。千股跌停,哀鸿一片,证金、汇金等资金入市。8月,人民币汇改再次导致股市下行,最终央行“双降”得以止住下跌态势。

  2021年初,微观交易结构恶化导致股价崩塌在A股再次上演,“茅指数”大幅回撤,有机构当时再度提起2015年市场行情带来的的启示。

  招商证券张夏表示,今年的市场特征与2015年确有一定相似之处。一方面,社融增速低增长,上半年出口尚可,有局部产业趋势,另一方面,当前逐渐进入“类资产荒”状态,居民资金流入股市方式主要以公募私募产品为主。

  然而,并非每一次两市交投活跃都伴随着没顶之灾。2020年7月2日至8月12日间,市场再度交投活跃,近三十个交易日内,两市成交额几乎均超万亿。

  当时的上证指数同样经历了一波加速上行,但在短期触顶后,中期保持了震荡上行的趋势。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细节来看,2015年的市场与2020、2021的市场大有不同。当时的市场中,新股发行加速、庄家与杠杆资金飞快撤离、监管不够严格也使股指期货的做空方有机可趁。该轮股灾后,有关部门已纷纷出台相关监管政策。

  相比之下,本轮2021年三季度的巨额成交并未带来指数的明显暴涨,在冲击年度前高3731点时遇挫。东亚前海证券观点认为主要是成交量上升过程中,不同资金进场顺序不同。从微观角度看,8月以来市场热度较高个股的微观特征开始出现明显变化,成交热度较高的个股估值中枢不断下移,滚动分红率持续提升,低价股占比上升,资金对于分析师未覆盖个股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同时,杠杆资金方面,两融成交额占比并未出现显著上升。

  中金公司观点也不认为持续万亿元的成交量意味着市场偏热,并提出了新思路:万亿元成交量或成A股新常态。其表示,随着市场自由流通市值的扩张,相对历史较高的成交量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以历史上A股自由流通市值对应的换手率回归均值2.57%所计算的理论成交额已突破1万亿元,与2015年不同。

  国泰君安策略团队表示,综合考虑业绩趋势、当前流动市值、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以及前期行业和风格表现等一系列因素,A股出现普涨普跌的概率仍然较低,市场仍然是结构性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