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什么?A股“最惨板块”大爆发 背后真相曝光

2021-08-11 17:30 中国基金报阅读 (25579) 扫描到手机

  最近的A股,让人琢磨不透,一开始还是芯片新能源永远滴神,接着茅台就来一个大反弹,等大家都重回消费股的时候,今天,地产股暴涨了。

  8月11日,沪指盘中维持窄幅震荡整理走势,深成指小幅弱势震荡,创业板指走势疲弱,盘中一度跌逾1%;煤炭、电力等周期股集体拉升,地产、半导体等板块走强;酿酒、券商、医药等板块走低;两市成交约1.28万元,北向资金净流出约28亿元。

  截至收盘,沪指微涨0.08%报3539.48点,深成指跌0.24%报15021.17点,创业板指跌0.91%报3437.36点;两市合计成交12826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出28.15亿元。

地产股罕见爆发

  地产股今日再度走高,A股金地集团涨停,保利地产一度涨停,5天飙升27%,中交地产涨停,万科A、招商蛇口等纷纷走高,港股中国恒大涨、融创中国等也全线上扬。

  消息面上,一份网传文件显示土地出让政策调整,其中规定:单宗住宅用地溢价率不得超15%,不得通过提高起拍价方式调整溢价率,在达到上限后可通过竞一次性合理报价、摇号、竞更高更优建筑品质方式确定竞得人。

  分析称,控制土地出让价格,对地产业来说是重大利好。今年7月,当浙系房企宋都股份宁愿不要5000万元保证金,也要坚决退掉此前拍下的杭州一地块时,震动了地产圈。

  退地损失的5000万元,约为宋都股份2020年净利润(3.52亿元)的14%,是2021年一季度净利润的1.36倍。宋都股份在2020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中排名第78位。

  市场分析称,地方政府如果地价不做限制,光限定房价,压缩房企利润空间,房企的压力必然向上下游传导,而这次会议正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规律,严格调控地价,并为房企减负,减少拼配建、拼自持、拼溢价等这种不必要的现象,为房企留出合理利润。

  平安证券称,土拍制度日臻完善,拿地端毛利率有望逐步企稳:由于22城首批集中供地整体表现较为火热,7月22日韩正副总理指出,要加快完善“稳地价”工作机制,优化土地竞拍规则,建立有效的企业购地资金审查制度。此后深圳、天津、青岛等城市第二批集中供地时间延期;杭州则提高第二批集中供地竞拍门槛、降低溢价率上限、试点“竞品质”地块;天津亦明确加强房企资金来源审查,调整后土地溢价率不超过15%,达限价后摇号竞拍。集中供地制度持续完善,叠加融资端收紧影响显现,均将带来下半年土拍市场逐步降温及拿地端毛利率的企稳。

  投资建议:中长期投资价值已经显现,优选财务稳健、现金流健康、销售高增的行业龙头。尽管行业结算端毛利率仍有下行压力,但认为当前板块估值已经反映业绩及毛利率方面的担忧,同时随着各地土拍制度逐步完善、叠加监管对拿地销售比的限制,重点城市土地热度有望逐步降温,带来拿地端毛利率的企稳。当前多数龙头房企估值对应2021年PE不到5倍、PB不到1倍、股息率大多超过6%,近期保利地产、金科股份先后发布实控人或高管增持、回购计划,亦彰显中长期发展信心。考虑市场对行业信用风险的担忧,建议优选财务稳健、现金流健康、销售高增的行业龙头,如保利地产、金地集团、万科A等。

  中信证券分析,稳地价并不是一句空话,土地成交溢价率结构性偏高不符合政策要求。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新房限价和二手指导价政策,已经有效稳定了各地的二手房市场。但2021年初以来的土地市场,存在溢价率结构性偏高,土地市场竞争结构性过热等问题。

  具体来说,此前部分集中供应土地的城市成交溢价率缺乏约束,土地市场竞争缺乏必要的门槛,尤其是土地成交达到限价之后转而竞自持面积,其实质就是在推高商品房部分的地价,并不符合稳地价的政策精神。以北京、上海等城市在第一次集中供应过程中规则设定更佳,常常以摇号,一次性报价,竞建造品质(而不是实质推高地价)方式决定土地归属,预计可能是未来土地市场发展方向。

  稳地价和稳房价落位,开发企业盈利能力归零担心化解。政策并不否定商品化的住房供给,但过去地价不断上涨,房价不能上涨的局面,确实令市场担心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无底部。认为,优秀房地产企业的盈利能力会回归社会平均水平,高资金成本和高建安成本的地产企业盈利能力会下降到较低水平。但认为,行业的盈利能力不会归零,商品化住宅供给仍会长期持续。

储能概念股上演涨停潮

  易事特、盛弘股份、星云股份等股20%涨停,近30只个股涨幅超9%。

  消息面上,近期部委及地方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新能源+储能”项目的落地正步入快车道。长江证券认为,储能行业发展进入拐点,后续可期待的政策还包括容量电价、输配电价等机制的改革。

  华创证券表示,千亿级储能市场规模,预计全球储能装机年均复合增速40%-50%以上。储能商业模式将逐渐明朗,同时叠加电化学储能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和政策支持,储能行业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