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联通员工火眼金睛 百万资金成功拦截
近日,青岛联通收到本地公安局反诈部门的一封表扬信,信中对马连庄河头店员工李少兰与田树晖在“党员服务进万家”活动中的应急处理表现给予高度肯定。他们在入户服务期间,凭借敏锐的洞察力识破电信网络诈骗陷阱,成功阻止了近百万资金的损失,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央企的社会责任,也为警企协同反诈增添了新的成功范例。
入户网络义诊,察觉诈骗端倪
3月14日下午,在莱西市马连庄镇新安村,联通员工李少兰与田树晖正按照“党员服务进万家”活动安排,为村民进行网络义诊。走进一对老年夫妻家中时,他们在等待老人结束视频通话时,察觉到对话异常。视频里传出的“客服”“扫脸认证”“输入密码”等关键词,立刻让他们警觉起来。李少兰回忆:“当时老人手机界面显示某电商平台客服对话框,对方不断催促老人进行扫脸验证。”基于联通公司定期开展的反诈培训知识,他们迅速判断这是典型的冒充客服类诈骗手段。而此时,老人已按骗子指示完成部分操作,名下银行卡刚被转走多笔巨额资金,剩余94万元也岌岌可危。
紧急行动,成功守住资金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李少兰与田树晖迅速启动“警企联动应急处置机制”。李少兰当机立断,中断老人的通话,同时拨打110报警;田树晖则争分夺秒联系银行客服挂失,在诈骗分子完成转账前成功“冻结”资金。“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每一秒都很关键,就怕晚一步,老人的钱就全没了。”田树晖说道。随后,两人亲自驾车将老人送至公安局,协助警方固定证据、追踪资金流向,为案件后续侦破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温馨提醒,筑牢防诈防线
此次事件也为广大市民敲响了警钟。如今,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骗子常常利用人们对客服的信任、对自身权益的担忧等心理实施诈骗。在此提醒大家:正规平台客服不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要求进行扫脸、转账、输入密码等敏感操作;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涉及资金操作,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如遇可疑情况,可随时拨打反诈专线96110咨询,或直接报警。
反诈体系,筑牢安全防线
这一成功阻止诈骗的案例背后,是中国联通长期构建的立体化反诈防控体系在发挥作用。一直以来,联通始终秉持央企担当,不仅定期对员工开展全面的反诈培训,有效提升员工的反诈意识与应对能力,还组建专业运营团队,每日针对易受害人群实施劝阻预警,并及时向国家反诈中心及省市属地公安报送涉案线索。此次李少兰与田树晖能迅速识别骗局并妥善处理,正是得益于日常培训积累的反诈知识。
青岛联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持续深化“技术+人文”双轨反诈模式。一方面,进一步强化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精准识别和拦截诈骗信息;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员工的反诈意识与应急处理水平,加大对用户的反诈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构建“技术阻截、人工干预、全民防范”的全方位立体防线,让诈骗分子无缝可钻,全力守护群众的财产安全。(半岛全媒体记者 寒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