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难求!利率最高可达3%,岁末揽储“热”,中小银行密集“上新”大额存单

2024-12-25 10:36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阅读 (132008) 扫描到手机

临近年末,多家中小银行推出大额存单产品,三年期的年利率最高可达3%。业内人士表示,提高存款利率成为了吸引存款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中小银行在年底揽储的常见做法。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大额存单凭借年利率较高的优势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社交平台中“蹲”大额存单的帖子并不少见,还有消费者表示大额存单出现了“一单难求”的情况。

竞争激烈:

年末大额存单密集“出炉”

近期,多家中小银行推出大额存单产品,年利率收益较高。

12月5日,潍坊银行发文表示“2.05%可转让大额存单热售中”。潍坊银行推出存期分别为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大额存单产品,均为20万元起存,年利率分别为1.3%、1.4%、1.8%、2%、2.05%,付息方式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发行期均截至2024年12月15日。对于该大额存单产品,潍坊银行表示,“利率较同期限存款产品具有优势,持有期间可进行转让,兼顾收益性与灵活性。”

此前,宜都农商银行也推出迎接2025年“开门红”存款。该存款产品5万元起存,1年期、2年期、3年期的存款利率分别为1.45%、1.55%、2%。12月6日,荥阳农商银行发布大额存单发售的信息,“想要收益高,选大额存单”。该行旗下大额存单产品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执行利率分别为1.5%、1.7%、2.1%、2.15%、2.35%,20万元起存,限量发售,先到先得。青岛农商银行于日前推出开门红专属个人客户大额存单,存期1年,年化利率为1.72%,20万元起售,全渠道发售。发售期限为12月1日至12月31日,可办理全部或部分提前支取、质押贷款。

与此同时,还有银行的大额存单产品年利率可达3%。12月6日,无锡锡商银行发文称“大额存单,额度告急”。该行的一款明星产品存期3年,年利率达3%,起购金额为20万元,持有365天后可以转让。

额度告急:

心仪产品得靠“抢”

大额存单面向个人客户发售,收益优势明显,不少银行表示“额度告急”“先到先得”。

“这个月,我刚刚去存了人生中的第一张大额存单。”市民田女士表示,自己存了三年期的大额存单,“不管利率多少,我决定还是先把钱存起来吧,谁知道明年的利率会怎么样?拿到存单的那一刻我有了一种踏实感。”田女士说。

在社交平台中,不少网友发帖寻找大额存单利率可观的银行,“蹲个银行柜姐/柜哥,我想存大额存单”“长沙大额存单,有没有合适的银行推荐下”。也有网友称,大额存单很难抢,“我发现大额存单可以随时转让特别好,问题是银行偶尔放出来一点,总也抢不到。”

在线下走访中,记者发现大额存单同样抢手。12月23日,记者前往位于延吉路的交通银行咨询行内大额存单利率情况。“现在行内大额存单20万元起存,存期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的年利率分别为1.35%、1.55%、1.65%。”行内工作人员表示。在问到剩余额度时,工作人员表示一年存期的额度所剩不多,“想要存的话可以尽快来办理。”

业内观点:

适度多元化以平衡风险、收益

2022年9月以来,商业银行已六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利率下行后,“存款搬家”的现象更加明显。其中,理财规模的攀升便是对“存款搬家”现象的验证。据华源证券测算,11月理财规模超季节性增长,截至2024年11月末,理财规模合计30.2万亿元,环比增长0.42万亿元,高于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11月份理财规模增量。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在“存款搬家”过程中,相较于其他类型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者更倾向于将存款资金转移到理财产品的缘故。存款利率下行趋势或许还会延续。

11月27日,融360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10月银行存款利率报告》显示,10月银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各期限平均利率环比降幅超20个基点,大额存单各期限平均利率也均环比下跌。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的分析师艾亚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小银行在年末进行揽储的竞争愈发激烈。通过推出丰富的大额存单产品,它们不仅能够吸引更多潜在客户,还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在银行的整体策略中,推出高利率的大额存单是提升竞争力、达到揽储目标的重要举措。

对于银行后续应如何继续稳定存款规模,提升揽储竞争力,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升数字化服务体验,实施长期激励措施,加强金融教育。

此外,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储户而言,选择大额存单产品不仅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息收入,还能享受到银行提供的其他增值服务。不过,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选择大额存单产品时,除了关注利率水平,还应考虑银行信誉、资金安全等因素。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表示,储户需要适度调降存款等理财产品收益预期。一方面需要避免过度冒险所导致潜在损失;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稳步复苏,金融市场情绪回暖,投资者可以适度多元化资产配置以平衡收益与风险关系。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记者 王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