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预定利率“2时代”下银保代销现状观察:储蓄型保险依旧占据“C位”,分红险成理财新宠
根据监管要求,自9月1日起,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将降至2.5%。
预定利率下调后,哪类保险产品成为市场主流以及银行重点推荐对象?对此,《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当前预定利率2.5%的新产品已经陆续上架销售,除了传统型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型保险产品之外,采取保底+浮动收益模式的分红险产品成为银行重点发力方向。
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热销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此前发布的《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9月1日起,普通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由3%降至2.5%,而分红型保险和万能险的上限则在10月1日分别下调至2%和1.5%;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
目前,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险依旧是不少银行重点推荐的产品。
北京地区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客户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最近考虑购买储蓄型保险的客户增加,尤其是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咨询量明显上升。长期来看,与三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率相比,预定利率为2.5%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更具有性价比。
“最近来银行咨询保险产品的客户增多,很多储户开始寻找新的理财方式,将目光转向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型保险产品。”一家国有大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增额终身寿险除了现金价值明确写入合同、提前锁定收益之外,还具备保险保障属性,可以有效满足客户中长期的理财需求。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虽然下调了,但是增额终身寿险仍然受到青睐,主要是因为它具有稳定收益、风险防护和税务优势,而且寿险的利率相对于存款利率仍然具有一些优势。在当前利率环境下,这类保险产品仍然能提供相对稳定的收益,尤其是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这种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分红险吸引力有望提升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后,分红险的吸引力有望提升。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预定利率下调带来的影响可能表现为产品的回报率下降或者是保费涨价。预定利率下调后,为了维持产品的吸引力和有效地维护客户,保险公司可能会调整产品结构,预计会考虑推出更多分红险产品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分红险的收益分为保证收益和非保证收益两部分。保证收益就是预定利率,是分红险产品定价时为保单设计的利率,写入合同;非保证收益是分红,受保险公司投资能力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当前,分红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为2.5%,不过,根据监管要求,自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将调整为2%。
多家银行理财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在低利率环境下,保底+浮动收益模式的分红险为追求稳健回报及增值机会的投资者提供了更为灵活的选项,成为不少储户的热门新选择。未来银行也将提升分红险产品的销售占比。
“目前银行的主推产品是分红型的增额终身寿险,这类产品除了2.5%预定利率保证收益之外,还有分红,组合下来收益还不错。”某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10月1日起,分红险预定利率上限将从2.5%降至2%,如果想买保险的话,建议这个月购买。
田利辉表示,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除了具有稳定收益之外,分红险还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灵活性,因为它包含了保证收益和非保证的分红部分,这样即便预定利率下降,投资者仍有机会通过分红获得额外收益。
未来,分红险将成为险企销售的重要产品。近期,多家上市险企在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后续产品策略将聚焦分红险。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太平等大型险企均计划将分红险销售占比提升至50%以上。
对此,田利辉认为,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后,保险公司需要减少对高成本保障型产品的依赖,转而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成本收益更高的产品,进而优化业务结构。由于分红险不受预定利率的直接影响,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增加分红险的推广力度,以吸引那些寻求稳定收益加潜在分红收益的客户群体。
田利辉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购买分红险产品需要注意条款细目、风险评估、费用结构和长期承诺。投资者需要仔细阅读并切实理解保险合同中的所有条款,特别是关于分红的计算规则和保证收益部分。分红险虽然是保险产品,但它也具有投资性质,因此投资者需要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投资者还需要了解产品所涉及的各种费用,如管理费、手续费等,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实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