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经济丨世界生意!巴黎奥运义乌又爆单,凭什么?
随着巴黎奥运会的到来,“奥运经济”持续升温。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各类体育用品以及加油围巾、助威棒等与奥运相关的产品订单不断,小商品出海如火如荼。今年前两个月,浙江义乌对法国的出口额达5.4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体育用品的出口额同比增长70.5%。巴黎奥组委的统计也显示,本届巴黎奥运会80%的吉祥物由中国制造,其中大部分产自义乌。义乌小商品,成为奥运经济与中国制造间奇妙化学反应的一个缩影。
当前,奥运经济在义乌有怎样的具体表现?义乌凭借哪些优势吃到了“奥运红利”?未来,义乌小商品的出海能否持续热下去?中国制造又将如何迭代升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特别策划“行业洞察”,本期聚焦奥运经济与义乌制造,对话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义乌国际商贸城经销商叶德模。
劳帼龄(左,受访者供图) 叶德模(右,受访者供图)
市场火热:“巴黎奥运与中国息息相连”
与上一届相比,2024年巴黎奥运会是新冠疫情放开后的崭新一届,也新设了4个大项,包含霹雳舞、滑板、攀岩和冲浪。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劳帼龄说,这些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的项目,其周边产品不仅限于奖杯、奖牌,而且在服饰、装备、场馆等方面都有拓展的空间。此外,她进一步分析,在看台外、屏幕前,不仅在比赛现场的观众也会躺在懒人沙发上挥舞着国旗和荧光棒,边吃喝边观看奥运比赛,这些都是奥运周边产品可延伸出的使用场景。前不久,巴黎奥运村正式交付启用,奥运村所配备的家具中就有浙江一家企业生产的3000套懒人沙发。“虽然本届奥运不在中国,但是奥运与中国息息相连。”劳帼龄这样总结巴黎奥运会对中国奥运经济的影响。
正在为巴黎奥运备货忙的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奖杯奖牌生产商叶德模,则根据自身经验描述了奥运经济中从商户接单到商品出海的整体产销图景。在接单和生产上,他表示:“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在农历春节后才开始忙,因为奥运会,今年接单的时段会提早一个多月。其实早在去年年底,我们就接到一波波奥运相关产品的订单,现在已接近交货的尾段。”在商品外销上,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主要窗口,采购商会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触达义乌小商品经营户,发达的、多样化的义乌物流体系则保障了小商品能够顺利去往世界各地。
叶德模(中)和客商合影(受访者供图)
电商助力:“年年岁岁花盛开,岁岁年年花不同”
巴黎奥运义乌爆单,凭什么?从四十多年前的“鸡毛换糖”,到今天建立起被称为“世界的超市”的义乌商贸城,义乌的小商品闯出了大市场,做成了大产业。正是这么多年来的积累,让它能够成为“奥运红利”的获益者。劳帼龄自豪地说:“一个义乌市场,汇集了26个大类210多万种产品,可以销往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一发展的过程,以稳扎稳打和精益求精为根基,由与时俱进的数字化转型助力。做奖杯20年,做奖牌40年,经历了多轮“奥运周期”,叶德模说,产品的差异化是关键。他所在的企业团队会根据每一个举办国的地域性文化细致地调整奖杯的金色,例如有欧洲金、土豪金等。劳帼龄分析,跨境电商的高歌猛进推动了义乌小商品出海的数字化升级,中小企业从“埋头搞生产”到“抬头找市场”,逐渐能做到按需生产、快速迭代,整个产业供应链的韧性也由此得到提高。更进一步,劳帼龄进一步指出,除了经常被提到的供应链,电商也在义乌小商品出海的价值链突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表示:“以前我们(的商品)很多都是贴牌生产的,其实质量并不差,但是牌子是人家的……我们还是希望小产品也能做出大品牌来,由此也让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地位能够得到提升。跨境电商为更多产品和品牌提供更多新的机会。”这是义乌小商品过往取得的成绩,也是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方向。
迎风而行:“中国制造的优势不可撼动”
有说法称,奥运红利只能带来短时间内的暴涨。那么,当周期性的热潮过去,奥运经济对以义乌小商品为代表的中国制造还有什么积极作用吗?劳帼龄的答案是肯定的:“奥运这样的契机其实是窗口,能让海外看见义乌、通过义乌看见更丰富多彩的中国。短期的赛事、节日有很多,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基于对中国制造的底气,借此抢抓外贸的机会,并在平时的细水长流中把握全球经济的风向标,通过创意和新工艺等,为产品增添附加值。义乌商品走出去的背后,是中国制造形象的提升。”
劳帼龄(受访者供图)
也有人关注到近年来制造业正向东南亚一些地区转移,因此担心中国制造能否保持当前优势。对于这种担忧,劳帼龄承认产业部分转移的事实,但她强调:“一款产品的制造涉及的不仅仅是一家工厂,而是需要一个完整产业链的协同,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产业搬迁不能把上下游的配套都搬走。我们可以一直自豪地说,中国具有最完备的制造业门类,中国制造的优势不可撼动。我们会有部分的担忧,但或许不需要如此紧张。”
商家接到大量巴黎奥运会相关订单
记者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看到,不少产品都极具法国特色。在经营户陈洁的体育用品店内,近期这款印有“巴黎专用”的乒乓球销量不断上升。
3月份,她刚刚参加了乒乓球巴黎奥运球启运仪式,成为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的授权经销商。在这款乒乓球的外包装上,无论是蓝白红的配色,还是埃菲尔铁塔,“巴黎专用”等字样,都充满了浓浓的法国元素。
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陈洁:我们这款球就是到时候(巴黎)奥运会上运动员要用的球,一模一样的。这款球从生产到出厂需要检测15道工序,无论是从它的圆度、硬度、弹性来说,都是超出了国际标准水平。这款球一盒六颗,目前的售价是三十九元一盒,已经接到了10多万的订单,相信随着奥运会的临近,订单会越来越多。
经营户们介绍,奥运会等这类综合赛事对提高他们的外贸订单量特别明显,体育类相关产品的销量都有一定的涨幅。
在这家专卖奖杯奖牌的店铺,经营户陈显春告诉记者,受到巴黎奥运会的影响,今年的外贸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客户订购的奖杯奖牌总数已达10万多个。目前店里卖得最好的就是这些挂有法国国旗颜色飘带的奖杯。
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陈显春:赛事举办之前我们会有一波红利,会有一些机构,一些赛事的活动方会去做一些预热,做一些选拔(赛),那么就会用到我们这些产品。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做货,我们4月份的订单基本上排满了,现在新的客户订单过来的话,基本上接单都是要30天以上。
据义乌海关统计,今年1到2月,义乌体育用品出口17亿元,同比增长70.5%,义乌对法国的出口额达5.4亿元,同比增长42%。
注重产品创新与版权 增加市场竞争力
除了奖杯奖牌、各种球类等体育用品热销外,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用于加油助威的闪光棒、印有不同国家元素的球衣、帽子,埃菲尔铁塔摆件、奥运手环等奥运周边商品订单量也有明显增幅,一些经营户还注重产品的创新与版权,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 温从见:这些是我们为欧洲杯、美洲杯以及将要到来的巴黎奥运会设计的最新款球衣,这个法国、德国球衣都是我们最近刚出的新款。
这位正在介绍商品的经营户叫温从见,他主要经营原创球衣,公司的订单以外贸为主,已经卖到了全球53个国家。
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温从见:我们原创的球衣真正得到认可的时候应该是在卡塔尔世界杯上,那个时候我们设计生产了32款世界杯的原创球衣,经推出之后,非常受消费者的青睐,那个时候我们的销量接近有200万件。在原创球衣热销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卖得好的时候,市场上就有很多人模仿我们这个款式在做,虽然我们后来加急申请了版权,但是等版权证书下来之后,世界杯已经结束了。通过这个事情,一方面我们尝到了原创球衣给我们带来的甜头,另外一方面我也意识到了版权保护的重要性。
为了迎接今年的巴黎奥运会,温从见一方面加大球衣的创新力度,另一方面为这些原创球衣积极注册版权。从今年2月到5月,他已经注册了将近20个版权,还有一些正在注册过程中。目前这些新款的球衣,已经有15万件的订单。
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温从见:我们这个法国(球衣)沿用了法国传统的蓝色色调,将它的国旗元素融入领子、袖子里面。
除了体育用品,国旗、加油围巾、球迷假发、助威棒等和奥运相关的产品也很畅销。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义乌对法出口同比飙升42%,其中体育用品出口激增70%。
100万个奥运手环“义乌制造”
一大早,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就来到义乌某公司的仓库里下单拿货,接待他的正是公司的负责人林道来。去年6月,他收到一位老客户发来的图稿让他打样。这份图稿里画的,正是巴黎奥运会官方手环。林道来凭借在包装供应链上的优势提前完成了打样,并成功拿下了100万个奥运官方手环的订单。
经过4个月的努力,林道来的工厂完成了100万个巴黎奥运会官方手环订单。这些手环被分成两批先后运抵巴黎,抢在奥运会开幕前上市。
义乌某工艺品公司负责人林道来: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人戴着这个手环,我们自己看到也会很骄傲,因为这个就是我们义乌做的。看到他们戴着内心也感到自豪,小小的手环也是文化的一种纽带。
在“世界超市”义乌听到“卖全球”的外贸信心
巴黎奥运会开幕当天,浙江义乌民飒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3万个足球抵达了1万多公里外的非洲大陆。
与此同时,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的店面里,民飒公司总经理陈绍美正接待第一次来义乌进货的外国客商。
“今年欧洲杯、奥运会等大型赛事密集,球迷热情高涨,我们的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火爆。工厂订单排到了8月底,根本忙不过来。”陈绍美的公司外向度达90%,生产的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用品销往全球上百个国家。
有着“世界超市”之称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坐拥7.5万家商铺,陈绍美的商铺就是其中之一。据估算,如果在每个商户前停留3分钟,按一天8小时的营业时间计算,一个人逛完整个市场需要1年多的时间。从这里,超过210万种商品走向世界。
外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选购(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数据显示,义乌今年1月至6月实现进出口3247.7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出口2880.3亿元,同比增长21.4%。进出口和出口增速均实现较快增长,彰显外贸活力。
义乌的订单火爆除了得益于快速更新的自主设计理念,还有新技术平台的加持。
义乌厨具品牌“创艺厨具”创始人刘萍娟告诉记者,近年来,义乌创新打造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义乌小商品城Chinagoods”,帮助商家搭建海外站群、对接海外贸易,订单量呈现增长态势,线上的国际伙伴也越来越多。
2023年10月,全球首个商品贸易领域大语言模型和新升级的Chinagoods AI智创服务平台在义乌博览会亮相。在AI技术的加持下,录制好的中文视频可转化成36种语言的版本。
“这不仅帮助我们解决语言翻译问题,还能消除线上上传商品、在线客服等一系列贸易痛点,也让更多的国际采购商通过AI视频认识我们。”刘萍娟说,现在每天醒来都能看到半夜添加她微信的客户。
在浙江台州仙居县白塔镇上叶村仙居岩画艺术中心的展柜上摆放着用当地石材制作的印章文创品(7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在新经济形势下,义乌老板们正从“坐贾”转变为“行商”,开启品牌出海,抢订单、拓市场之旅。
2023年11月,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办2023印尼东盟文具礼品博览会,来自义乌的文化用品相关企业组团300多人参展。这也是义乌首个行业境外自办展会。
义乌文化用品行业协会会长黄昌潮表示,义乌文化用品企业正在通过行业协会“抱团”拓展海外市场。“印尼是我们全面打开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抓手,东南亚国家人口多,与中国文化契合度高,更利于我们的文化创意产品打响品牌。”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大厅中央,“改革再出发”的巨幅标语高悬其间。改革亦是义乌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澎湃发展的原动力。
早在2006年11月,浙江下发《关于开展扩大义乌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义乌实行史无前例的扩权,总共下放131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至今,类似外贸经营者备案、外国人来华签证《邀请核实单》等事项,义乌当地即可签发。
这是在浙江台州仙居县白塔镇上叶村仙居岩画艺术中心内展出当地岩画拓片(7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义乌市商务局党委委员、出口贸易科科长黄俊侨表示,如今义乌的改革仍在持续进行,比如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迭代升级二手车出口业务;积极拓展中间品贸易出口,打造千亿级中间品产业和市场;做大小商品集拼中心版图,推进国内集拼、国外分拨的“双仓一线”物流模式;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培育独特贸易生态优势。
“没有人比我们这些扎根在义乌的市场经营主体更能切身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每一点改善。尽管各个行业的发展总会面临瓶颈和困难,但是我们仍会以更强的信心和动力拥抱世界市场。”黄昌潮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