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平均结算利率破“3”,下半年仍有下行空间?
万能险结算利率继续下行,超六成产品6月结算利率破“3”。据行业统计,6月逾1800款万能险结算利率平均值为2.97%,较去年底下降42个基点。
万能险结算利率的下调并非孤立现象,保险产品的收益下降已辐射增额终身寿险、分红险等领域。就在7月22日贷款利率下调后,市场接连传出“国有大行正考虑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寿险预定利率拟再度降档”的消息。
7月23日,一家头部险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仍有预定利率3%的传统型产品在售,可能8月底会下调,还没有明文通知。另有保险经纪人称,分红险、万能险保证利率上限下调也还没有明确消息,不过下调是大势所趋。
超六成万能险6月结算利率低于3%
记者翻阅“寿险老七家”(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泰康人寿、人保寿险、太平人寿)万能险结算利率表看到,不少产品6月结算利率在3%~3.2%之间,不过也有部分万能险结算利率跌破3%。例如一款万能型两全保险,6月结算利率为3.05%,连续三个月不变,不过较年初3.5%水平下降了45个基点;较去年7月累降了85个基点。
从行业看,据13精资讯统计的1881款万能险结算利率,6月结算利率最高值是3.5%,最低值0.36%,简单平均值2.97%,中位数3%。结算利率在2.5%~3%之间的产品数量多达1181款,数量占比超过62%,仅有88款万能险产品的结算利率为3.5%。纵向对比,2.97%的平均值相比去年底下降了42个基点。
万能险结算利率下调在预期之中。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对记者分析称,万能险利率持续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受债市利率下行及股市景气度不佳的影响,保险公司近年投资回报率下降,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平均值目前较去年底下降了约40个基点;二是今年初监管对万能险结算利率进行了窗口指导,全面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且保险公司结算利率不得高于投资回报率。
根据此前监管对多家保险公司窗口指导,自今年1月起,万能险账户结算利率不得高于4%,6月后进一步下调至3.8%、3.5%两个上限档位,其中部分规模较大及风险处置机构需压降至不超过3.5%。
值得一提的是,万能险涉及两个利率,结算利率和保证利率。其中,保证利率写进保险合同,不能变更,结算利率不得低于保证利率。在7月22日贷款利率下调后,市场传出“寿险预定利率拟再度降档”的消息,投资型产品中,万能险保证利率上限或调整至1.75%,调整期为2个月。7月23日记者从两位保险经纪人处了解到,还未接到正式通知,但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其实该消息更早就已在同业流传。“2023年没有下调的分红险,这次也在其中,且分红险演示收益率也有可能下调。”该人士透露。
险企仍面临较大利差损压力
市场普遍认为,在利率不断下行叠加资本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下调寿险产品预定利率是防范利差损风险的必要手段。
当前险企面临的利差损压力仍较大。有固收分析师表示,近年来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23年保险资金年化财务收益率已降至2.23%,较2020年下行了超300个基点,而险企负债端成本下调节奏整体仍偏慢。2023年7月以来,传统寿险预定利率下调了50个至75个基点,万能险的评估利率下调了70个至90个基点,且利率下调针对的是增量新产品,因此对负债成本的调降幅度还要再打折扣。
“综合来看,当前保险公司负债成本调降节奏明显慢于投资收益率(下行速度),仍面临较大利差损压力,预计后续预定利率和评估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该分析师称。
也有业内人士当前持观望态度。一位保险业观察人士对记者表示,人身险的一个特点就是资产和负债错配,投资本身具有滞后性,而且从资金结构看,保费来源主要来自续期保费,但目前新单保费占比越来越低,历史投出去的已不能调整。在他看来,近一年增额寿险利率已经从3.5%下调到3%,下一步还可能下降,“目前有不少公司已经在设计新产品,做利率切换准备,而后短期内快速再降的可能性不大。”
徐昱琛也表示,如果传闻中的产品利率调降落地,这一波调降力度还是比较大的,短期内可能不会再快速调整,还要看国债利率、银行存款利率的走势。
保险行业应对之道
防范利差损,保险公司可以进一步采取哪些措施?
徐昱琛表示,主要还是在资负两头。一是把负债端的成本降下来,例如在销售渠道,去年四季度开始执行的报行合一,就是要求险企严控负债成本;从保险公司设计产品的角度,可以设计如分红险这样固定利率相对低的产品,再根据经营情况和客户分成。二是在资产端,尽量早地投资一些收益相对可观的长期资产,以锁定利率。
麦肯锡在近期一份保险专题报告中,借鉴成熟市场的策略,结合我国寿险行业现状,提出了“资产负债表重构”与“行业产能出清”两大战略举措。
从具体措施看,在负债端“三箭齐发”:一是存量保单优化,包括调整附加险选项,积极在合同允许下进行产品再定价,以及实施客户生命周期管理以实现交叉销售和追加销售;二是产品创新,如增加保障型与利率敏感型产品,调整保证收益结构,以及基于客户需求开发下一代产品以降低利率风险;三是效能提升,优化机构布局与资源配置,以及改善客户服务成本与体验。
在资产端,通过提升投资回报率(例如信用下沉,适度增加信用风险敞口以获取信用溢价;增加另类资产获取流动性溢价;在本国低利率环境下,增加海外资产占比等),以及拉长资产久期,双轮驱动的方式提升业绩。
从监管支持的角度,近年来,监管部门先后调整了保险公司绩效考核、险资配置权益资产偿付能力相关因子、国有险企ROE考核周期等指标,引导和帮助保险公司摒弃粗放增长、规模制胜理念,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降低负债成本。
多位保险公司高管表示,还期待监管为公司创造更大空间,包括将“报行合一”政策坚持执行下去,引导降低预定利率,鼓励分红险发展,在资本市场提供工具支持,以及减少750曲线(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的顺周期压力,提升险企对股东增资吸引力,对差异化发展提供有效政策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