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与反思、被离职、被降薪、被“回炉”…… 跌下神坛的基金经理们

2024-01-31 09:41 半岛都市报阅读 (96563) 扫描到手机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文鸿飞

最近,说起资本市场,最热闹的话题要数“基金经理纷纷道歉”了,该话题直接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位,在榜时长达8.8小时。随着2023年四季报的披露,不少基金经理因向投资者袒露心声并表达诚挚歉意而登上热搜。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基金经理还在道歉反思之时,另一部分基金经理却不得不“被离职”或者转岗回炉。加上日前裁员降薪的传闻再起,不禁让人感慨唏嘘:盘点2023年,昔日动辄百万年薪的基金经理们,难道风光不再?展望后市,2024年的基金市场如何演绎?

基金经理纷纷道歉上热搜

1月23日,知名百亿私募半夏投资掌门人李蓓在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道歉引发关注。李蓓在半夏投资公众号发文称:“人有责任也应该有勇气承认和面对自己的错误……我过去几个月不够谨慎不够耐心,对中短期政策的响应机制理解不够深刻。”

而随着公募基金2023年四季报的披露完毕,基金经理们在报告中的反思与道歉也频频出现。梳理基金经理们的道歉与反思,记者发现,有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主打感情牌;有的反省在投资操作上的一些误判,并表达诚挚歉意;还有的则继续向投资者传递乐观情绪,希望投资人信任自己,一起“风雨同舟”。

广发基金顶流基金经理刘格菘在四季报中表示,2023年产品的净值表现与年初的期望相比有较大落差,在产品重仓行业上与市场的预期存在差异……坚信当前时点A股大部分优质资产已经具备较高的性价比。

新华行业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赵强在四季报中坦言,2023年业绩较差,排名落后,整体不理想,对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深感歉意。并表示,未来的道路,也不会一帆风顺,希望投资者能一路同行,克服短期的挫折和困难,长期坚持做难但正确的事情。

平安品质优选的基金经理神爱前则在四季报中称,会认真总结反思自己投资体系,以后在寻求需求端快速增长的成长行业同时,也从供给端出发,寻找一些供给端收缩优化较好的传统行业,力争投资方法更加兼容和适应。

诸多基金经理的道歉、反思上了热搜,但评论中的基民们并不买账,以一句“道歉就完了吗?”表达不满不甘;有的建议基金经理亏损时别收管理费;还有的建议基金亏钱跟KPI挂钩,亏多的甚至要倒扣奖金;更有人直呼“如果道歉有用,还要基金经理干吗?”对此,华林证券资管部董事总经理贾志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当下的市场,基金经理还是要努力控制回撤,且保持在线,时常回应持有人的关切,但最终还是要落到基金业绩上,如果排名持续倒数,投资者们的确难以接受。

因业绩差,有基金经理“被离职”

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基金经理还在道歉反思之时,另一部分基金经理却连道歉的机会都没有了。近日,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施敏佳公告离任。由于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2023年的收益率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倒数第一,施敏佳的离任被认为管理的产品业绩不佳而“被离职”。

Wind显示,2023年,共有128家基金公司旗下320名基金经理离职,这一数量为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数据显示,自2023年12月份以来,已有31位基金经理离职,此外,2023年12月1日以来已有308只权益类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其中有136只涉及基金经理离任(包括基金经理离职)。公告显示,除离职基金经理外,多数离任基金经理并未转任其他基金的基金经理,更有多只基金在公告中称基金经理转任研究员,被降级处理,基金经理回炉重造多为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数据显示,国联新机遇在2023年灵活配置型基金中业绩排名倒数第一,全年灵活配置型基金平均下跌9.08%,国联新机遇2023年全年净值累计下跌45.84%,其基金经理寇文红于日前卸任基金经理,其自2019年5月份以来任期总回报-30.13%。此外,国联鑫起点基金经理陈荔于2023年12月份离任,该基金A类份额全年累计下跌19.01%,在2023年4月份至10月份的半年内净值跌幅达38.86%。此外,中航混改精选基金经理韩浩日前离任,该基金A类份额2023年全年累计下跌31.58%;恒生前海消费升级混合基金经理鲁娜日前离任,该基金2023年全年累计下跌21.93%;东吴基金旗下基金经理陈军12月份离职,其管理的东吴兴享成长混合A、东吴兴弘一年持有A在2023年跌幅分别为25.74%、24.66%。

对于此现象,有基金行业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基金经理离职时间有个比较普遍的规律,‘金三银四跳槽季’,这个时候离职的基金经理一般都是主动离职,大都有了更好的去处,但和三四月份基金经理主动跳槽的情况不同,近期公告的基金经理离任除了业务调整等因素外,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业绩不佳而被迫卸任。”

公募基金裁员降薪传闻再起

近日,在某社交平台上,一则来自公募投研人士的“自曝”引发广泛关注。该人士表示,自己有着10年的工作经验,目前在北京某公募基金任职投研岗,最近正因为被裁员在跟公司人力沟通。

有人在评论中称,一般都拣贵的开始裁,该用户坦言“两头,贵的和新来的”。而对于评论中对于是哪家公司的猜测,该公募人士都没有回复,而是表示“其实啥都不重要,行业要开始收缩的”。另外,近段时间以来,公募行业裁员降薪的传闻频频出现。先是有消息称,某基金公司设立了再就业中心,让表现不佳的员工重返岗位,但期间只发最低工资,被指变相裁员,该公司否认称“传闻不实”。后又传出北京某头部公募开始裁员降薪,“研究员底薪立减25%,基金经理立减30%,2024年1月份生效”,再加上公募基金经理薪酬限制的传闻,一时间消息可谓满天飞,在行业内也不断流传发酵。

道歉反思背后是不佳的业绩

无论基金经理们的道歉与反思,还是不少基金经理的被动离职,以及现在的裁员降薪传闻满天飞,都源于过去一年来,基金市场加剧的业绩波动和不佳的赚钱效应。

据报道,1月10日半夏投资发布了旗下产品净值触及预警线的公告。公告称由于近期证券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截至1月8日,公司旗下一只宏观策略产品净值跌破了0.85元的预警线,因此将按照合同约定进行风险预警操作。天相投顾数据则显示,公募基金去年四季度共亏损2287.6亿元,相比三季度亏损3467.8亿元,亏损敞口缩小34.03%。以此计算,公募基金2023年全年共亏损4346.78亿元。如果算上2022年整体亏损1.45万亿元,意味着公募基金历史上首次出现连续两年亏损。

具体到身边的“基民”,收益自然不理想。每日经济新闻发起的名为“2023年,你的基金赚钱了吗”的网络调查显示,仅有3.16%的人表示赚钱了,另有1.18%的人表示不赚不亏,但有82.08%的人表示“亏麻了”。

记者采访发现,咱青岛的“基民们”在过去一年里“亏麻了”的也大有人在。“买入的一只三年封闭期基金亏损近40%,买入的一只个人养老金基金亏近20%……”“你比姐姐我可差远了,我亏损超过60%的有一只,亏损超过50%的有3只……”1月29日上午,工作间隙,市民宋女士吐槽自己2023年投资基金的亏损状况时,引起办公室“同道中人”的共鸣,并引发一轮“比惨式”晒亏损。宋女士告诉记者,过去一年里,她共投资了13只基金,截至1月29日,持仓收益率最高的是-9.73%,持仓收益率最低的是-39.99%,总体持仓收益率为-23.51%。市民范女士也直言,2023年她断断续续定投了几只基金,结果收益全部为负,总体浮亏超28%。听了宋女士和范女士“比惨式”的晒持仓收益率谈话后,市民贾女士自我调侃道,“我持有的基金虽然也是亏的,个别亏得比你们还凶。但我持有的广发中短债C类很抗跌,目前的持仓收益为正5.98%。”

展望后市:

当前市场已较具吸引力成基金经理共识

展望2024年,基金市场该如何演绎?哪些行业或者渠道值得关注?记者梳理发现,当前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已较具吸引力成为基金经理们的共识。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各个指标来看,当前市场已经具备多项底部区域特征。他表示,做价值投资,要敢于逆向布局,特别是在很多优质的公司的价格相对于高点大打折扣的时候,以及在市场处于底部附近反复震荡的时候。富国基金朱少醒则认为,当前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处于长周期中极有吸引力的位置,当下权益资产处在很好的风险收益区间。万家基金的黄海在四季报中称,展望2024年上半年,市场在寻底筑底之后必然迎来转折之机,持续加大的财政、货币政策必然实现稳经济的作用。当下市场优秀龙头公司的估值优势越发凸显。安信价值发现定开LOF基金基金经理陈一峰和张明则表示,眼下很可能是未来3年股票投资很好的时点。无论是沪深300指数还是中证红利指数的估值都已经处于历史低位。自下而上来看,无论A股还是港股,多个行业均有十分优秀的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展望未来,这些公司的竞争优势依然显著、市场份额有机会持续提升,这一部分企业的投资价值值得把握,继续看好低估值高股息板块的投资机会。

从基金经理们具体关注的行业来看,浙商证券研报分析发现,站在2024年初时点,基金经理最关注的行业是电子和煤炭,关注的管理人占比分别达到45%和33%。电子方面,管理人的交易主线是产业周期拐点;煤炭方面,市场首先认可其高股息属性。其次,供需结构的逐步改善也是加仓理由。该研报进一步表示,还有26%的基金经理关注新能源,虽然这一板块在去年四季度继续遭遇减持,但储能和锂电行业的关注度已边际回升,存在观点向持仓进一步表达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