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银保监局发布风险提示:警惕各类陷阱,保障合法权益

2023-03-15 09:1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207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天书

近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提前还贷“热度”上升,提前还贷消费者明显增多,同时也出现了个别借款人违规使用经营贷“提前还房贷”,被不法分子收取高额中介服务费和资金过桥费用的风险隐患。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不法分子诱导客户办理信用卡备用金业务并骗取客户资金、以银行名义吸引办理贷款并赚取额外费用或诈骗、冒充监管部门实施诈骗等问题,记者对中国人民银行及各地银保监局风险提示进行梳理,揭示各类骗局背后的“陷阱”,帮助公众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规范“银行”字样使用,维护金融秩序

近期,青岛银保监局发布提示称,在日常监管中发现,青岛地区有关单位创新开展公益活动时,在场所名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名称中不规范使用“银行”字样。青岛银保监局已提示有关单位主动变更名称。

为维护金融秩序,保障公众合法权益,青岛银保监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对“银行”字样使用提出明确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一条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青岛银保监局要求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关于规范“银行”字样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有关要求,规范使用“银行”字样。

同时,青岛银保监局提醒广大群众,要提高防骗、防诈意识,谨防以“银行”名义开展的非法金融活动风险,及时查询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官方网站公布的合法设立、取得业务许可或者备案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名单,查验有关机构是否具有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关业务的资质,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冒充客服退款,盗刷银行卡转账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发布关于冒充客服退款、盗刷银行卡的诈骗手法风险提示。在此类诈骗行为中,嫌疑人通过不法途径获得买家网购订单数据,冒充客服,拨打电话或发送“商品质量问题退款、快递丢失赔偿”等虚假短信,主动提出退款并额外给买家进行赔偿,诱导买家提供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个人信息。最终,嫌疑人利用买家填写的个人信息及手机验证码,完成盗刷转账。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提醒广大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遇到此类信息时应及时联系购买平台进行核实或者拨打96110进行咨询求助。假如不幸被骗,不要慌张,及时报警,并搜集诈骗短信截图或电话录音、网站带网址截图、账单等相关证据,尽力协助警方破案。

违规使用经营贷置换房贷,将面临诸多风险

近日,住房按揭贷款(以下简称“房贷”)提前还贷的消费者明显增多,存在部分借款人因不明情况盲目跟风、被不法分子误导欺骗违规使用经营贷“提前还房贷”,被收取高额中介服务费和资金过桥费用等风险隐患。对此,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海南银保监局、辽宁银保监局均在官网中发布风险提示,违规使用经营贷置换房贷将面临诸多风险:一是骗取银行贷款和改变贷款用途的违法违约风险,涉嫌骗取银行贷款的,消费者甚至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二是资金链断裂风险;三是高额收费陷阱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消费者可能会被不法中介要求承担中介费、服务费等高额费用,并承担高息过桥资金的还款压力。

对此,海南银保监局、辽宁银保监局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擦亮眼睛,认清转贷操作的不良后果和风险隐患,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若有提前还贷或者其他金融业务需求,需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咨询,避免被不法中介机构误导和利用。

冒充监管部门实施诈骗,诱导消费者上传敏感信息

近日,云南银保监局官网发布《关于防范不法分子冒充监管部门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以下简称《提示》),《提示》表示,云南省辖内出现不法分子冒充监管部门实施诈骗的情况。不法分子冒充“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发出“通知函”,以贷款人贷款账户信息不符导致账户被冻结、可能涉嫌犯罪等为由,诱导消费者上传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敏感信息,并交纳贷款金融50%的认证金。

对此,云南银保监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可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通“来电预警”功能,提高防诈意识和能力。防范风险,合规贷款。消费者如有贷款需求,应通过正规渠道在银行业机构办理,切勿盲目相信非正规途径以“低息快捷”“免抵押担保”等诱惑推销的贷款业务。遇到相关骗局,消费者应多方求证,谨慎转款。消费者如果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联系汇款银行,并保留好聊天记录、通话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