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时代结束!存量时代来临,信用卡也来蹭流量
半岛全媒体记者 姚文嵩
最近,随着“酱香拿铁”走红,多家银行反应迅速,推出了积分兑换、支付立减等花式营销活动。然而,信用卡的火热营销却难掩现实冰冷。根据央行披露的二季度信用卡行业数据和各银行半年报,全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持续低迷,存量卡的数据也在持续下滑。银行信用卡也“赚”不动了?
“酱香拿铁”火爆
银行信用卡借势营销
近日,茅台和瑞幸联名推出的新产品“酱香拿铁”一经上市,迅速火遍全网,“用宁波银行信用卡,1分钱来一杯‘酱香拿铁’”“美酒加咖啡,民生银行请你喝一杯”“周三了,还没喝过刷屏朋友圈的‘酱香拿铁’吗?”……
在“酱香拿铁”火爆全网的同时,银行也赶来蹭了一波热度,各大银行都推出了各自的专享福利活动,送出的“礼包”主要有积分兑换、联名信用卡享优惠等。如中国银行信用卡推出积分兑换“小蓝杯”活动,8561积分起就可以参与兑换;招商银行信用卡则推出了“999积分兑瑞幸‘酱香拿铁’”活动,并在招商银行“掌上生活”APP中推出“购券特惠5.2折起”的瑞幸专区。9月12日,记者登录招商银行掌上生活App查询到,当前该活动的“酱香拿铁”通用券已售超13000张。
此外,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信用卡也纷纷推出类似优惠购买活动。事实上,从世界杯、元宇宙到淄博烧烤、“酱香拿铁”,抓住市场热点进行促销活动是近年来银行信用卡发力的重点。除了信用卡场景营销之外,不少银行还与国漫、国潮、原创话剧、流行歌曲演唱会等合作,推出潮流IP、热点电影IP定制信用卡和B站粉丝联名信用卡等。
不难看出,在爱“蹭热点”背后,是各家银行对信用卡客户的黏性与活跃度的渴望。青岛某股份银行信用卡部工作人员表示,银行推出信用卡活动不仅仅是蹭流量,同时也是加强用户黏性的方式。信用卡为消费者提供“薅羊毛”机会的同时,也需要用户配合完成信用卡绑定、使用信用卡支付、体验积分福利等多项权益操作,这有利于银行信用卡业务在存量时代,完善信用卡使用场景、提高信用卡使用率和用户留存率。
发卡量持续低迷
挖掘存量客户成共识
从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的银行半年报数据来看,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呈现“裹足不前”的态势,主要信用卡发卡银行的多项业务指标出现了下滑。
此前,除了银行信用卡交易额,信用卡流通卡量一度被看作是衡量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不过,随着信用卡进入存量时代,叠加“信用卡新规”落地,各大银行提升信用卡服务质效,严格控制睡眠卡,“在精不在多”、挖掘存量客户愈发成为行业共识,全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持续低迷,存量卡的数据也在持续下滑。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合计7.86亿张,环比下降0.59%。相比去年同期减少2100万张,同比下降2.6%。银行卡授信总额21.75万亿元,环比增长1.29%;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8.66万亿元,环比增长2.35%。
而最近各大银行发布的半年报数据也显示,2023年绝大部分银行上半年新增发卡量增速均较上年同期出现明显放缓。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今年6月末的发卡量已较去年同期有显著缩减。其中建设银行累计发卡量从2022年6月末的1.52万亿张减少9.87%至1.37万亿张,降幅最大;招商银行累计发卡量由10462.34万张减少4.07%至10036万张次之;发卡量最大的工商银行与去年基本持平,依然维持在1.64万亿张。
交易额纷纷“缩水”
贷款余额增速显著放缓
除此之外,多家银行信用卡交易额纷纷“缩水”。记者梳理了6家国有大行与10家股份制银行半年报发现,2023年上半年,共11家银行信用卡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仅招商银行1家银行信用卡交易额站上2万亿元。除了该项数据披露不全的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外,其他11家银行上半年信用卡消费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兴业银行上半年信用卡消费金额从去年同期的1.40亿元减少13.99%至如今的1.2亿元,平安银行该项数据的同比降幅也达到13.75%。
在信用卡贷款余额方面,信用卡贷款余额增速也显著放缓,据半年报数据显示,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信用卡贷款规模相较年初分别下降4.32%、2.19%、2.65%、8.53%、5.78%。从占所有贷款余额的比重来看,除浙商银行以外,所有披露该项数据的全国性银行占比均出现下降,其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此项占比降幅超过1个点。